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2章(1 / 2)

远处的寺庙钟鸣声响起,惊起飞鸟阵阵。

韩闻瑾最后看了一眼远处,再无留恋的打马回了韩府。

也好,他心里有了决断,那便祝他的这位知己从此山高海阔。

他渡他的江海余生,过一个千峰绝顶。

而他自己,随波逐流,赌一个问心无愧。

你我之间,各得所愿。

只希望成王败寇之时,能有人带他回家。

……

翌日,朝堂之上。

丞相杨兰芝率众而出,当庭细数以承文将军为首的数位官员中饱私囊,以至西南之地水利质量低下,严重水灾蔓延的罪状,条理清晰,证据罗列分明。

一时间,群臣沸腾,在楚云轩隐而难看的脸色下,朝中中正之士纷纷出列直言响应。

楚云轩下旨由杨兰芝主理,楚宗正与其彻查会审而告终。

但牵连此案的承文将军楚云轩还只是下旨罚俸禁足,分明是不痛不痒的惩罚,聊胜于无。

九五尊位的龙椅上,楚云轩眯眼打量着他站在重臣首位风姿硕然的丞相杨兰芝陈述水灾后续安置流民的详策,再看向低头不语的承文将军,他心头已是阴影浮沉。

他绝不允许有人动摇他的权力,有些人,有些事,他还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呢。

……

转眼便到了春闱辩论之日。

春闱辩论,,三年一度,乃是文坛之盛事。

这是寒门学子唯一能脱颖而出,一展平生抱负的机会,同时也是滋生贪腐,官宦朝臣拉帮结党的温床。

同时为了感谢上苍恩泽万民,平息流言,楚云轩决定举行春祭。

这次的春祭以猎祭为主,地点则选在距行宫不远的五津山。

既是为万民祈福,又是春闱辩论。

五津山从北燕起便是历代帝王祭天拜寿之所。

只是五津山远距京行宫一千百余里,往返仅路程便需近一月,所以并非王室的常规之选。

但楚云轩执意如此,谁也不敢违逆。

六月十四日晨,天清气朗,霞光万丈。

行宫北门,在张皇后和留守百官的恭送下,西楚天子銮驾浩浩汤汤,迤逦北去。

此行路途遥远,为保证行军速度一切仪仗从简,孙廷尉精选了最精锐的五千兵将,将天子车驾团团围于正中。

除了五千禁军亲卫,王公贵族各部重臣及其扈从亦有三千余人,紧随在王驾之后。

而作为此次春闱辩论的中正,苏珏的一言一行颇受瞩目。

所有人都在盯着这位青楼公子,到底是一鸣惊人,还是贻笑大方。

但苏珏浑不在意,仍旧自在。

他出门向来轻车简从,这次却一反常态,季大夫,小苏元,福婶,林宸,加上暗中随行的护卫足有一百余人。

不过这还是苏珏抗议后的结果,按青莲先生与季大夫的想法,便是五百人都不够。

苏珏:够了,真的够了……

临行前,苏珏开口向林宸问询,“林公子,你怕不怕?”

彼时林宸正整理着书册,声音平缓而坚定,“公子,林某不怕。”

是啊,不过春闱辩论罢了,有何惧怕?

第102章 春闱辩论(二)

近一万多的人马晓行夜宿, 终于在这日午后赶到了五津山脚下。

五津山,山清水秀,清涧流水, 山花烂漫,是和雍州的金雕玉砌完全不同的景致。

楚云轩一是累了,二是此处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反正承文将军卜出的吉时尚早, 楚云轩便下令就地歇息半个时辰, 然后后再行入住半山的行宫。

一时军士随从们安营扎寨, 王公贵族们赏花玩水,山脚一片热闹非凡。

苏珏下了马车,

再往前走便是中军大帐, 描龙画凤金碧辉煌, 正是楚云轩所居的王帐。

哪怕轻车简从远出长安千余里,西楚天子的气派也不能丢。

苏珏站在草场上,风吹猎猎。

他朝着中军帐看了许久,一直无言。

对于无名村里的那个苏十三来说, 火烧王城是一个无法改变的梦魇,那场王朝的更迭与落幕, 他只在史书里窥见一二。

作为穿越者, 他占了燕文纯的身份。

那时的他真的不知那燕文纯亲手将江山拱手相让的个中滋味。

亦不知那燕文纯坦然赴死时是何种心情。

却为他丢下了一个无法收拾的残局。

但可以肯定的是, 燕文纯输了他的天下, 却让黎民百姓免于战火……

用退位换来的海晏河清也算一桩功业吧。

是了, 当年从镐京王城逃至无名村, 他以为楚云轩这个君王做的不错。

但现在, 苏珏摇了摇头, 楚云轩渐失民心, 猜忌和杀孽太重,内忧外患不断。

西楚还能支持多久,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