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1章(1 / 2)

如今朝中最大之事便是西南诸地连绵的水灾。

赈灾之事交由丞相杨兰芝主理。

不曾想奔赴一场,丞相杨兰芝竟查出水灾大祸为人为所致,拦水堤坝本身质量低劣,以至竟轻易为连夜大雨倾覆。

等到连抓当地参与修持的数位官员,顺藤摸瓜,竟牵扯到朝中大员不止一位,其中最为位高权重的一位,竟然是当朝最得宠的承文将军。

可叹西南之地被大水泡成一片狼藉,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者不知几何。

丞相杨兰芝一面连连调配物资安抚流民,一面将所见所识据实上报,呈请楚云轩明察秋毫,严肃处置。

不曾想,这些奏折竟接连被留置,楚云轩并未在朝中彻查,而是一直拖到丞相杨兰芝亲自押送当地涉案者来到雍州受审。

等最后的一点余烬落下,苏珏已经收敛了情绪,转头道:“陛下的意思,并不想大张旗鼓地查清这件事,甚至不想处置承文将军。”

李书珩觉得怒火中烧,声音像是咬牙挤出来的,“为君者面对西南之地枉死的百姓,竟然可以如此无动于衷吗?”

“彻查水利贪腐之事相当于在天下人面前揭露陛下治国有失,而陛下并不是一个愿意认错的人,世子殿下细想那年之事便知,他怎么可能轻易认错。”

苏珏娓娓而来的声音很稳,在盛夏也透着丝沁人的凉意,“他最擅长的不就是制衡之术吗,太子如此,承文将军,三公九卿,九州诸侯更是如此。”

“所以,王爷与世子已经下定决心了吗?”

苏珏双眼平视前方,淡淡的陈述语气却似有雷霆万丈却隐而不爆发开来的沉重,与他并肩而立的李书珩亦是满面肃然。

李书珩一字一句道:“一人之身再重,无重于天下百姓,无重于四海安宁。”

这一刻,李书珩本就挺拔的身姿更胜于泰山般稳韧高华。

“愿助王爷与世子海晏河清。”

苏珏说完双手相平,郑重下拜行礼,李书珩毫无犹豫也一同下拜。

彼时窗外夜深人静,这间小小的书房里却有星火初燃,以备燎原之势。

李元胜却没有回头,待二人起身,他才缓缓开口,掷地有声,不容置疑。

“苏先生可是故人归来?”

第101章 春闱辩论(一)

“王爷既然已经知晓, 苏某又何必再说。”

事已至此,苏珏反倒变得坦然。

他的身份早晚都会被李家知晓,这是必然。

他从没惧怕过, 但他还是不确定。

是以,苏珏的脸色苍白如雪,无力的闭上眼睛, 默默感受着不远处李书珩不解震惊的目光死死落在自己身上。

半晌, 他才听到一个努力克制着情绪的声音响起, 带着无法掩饰的颤音:“所以, 苏先生……”

李元胜猛地朝苏珏走来,手边的茶杯被他碰落,哐当一声, 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却一点也没有反应,只是踉跄的往前迈出了一步。

李书珩不由得一惊,他何时见过父亲如此失态的模样,赶紧开口问道:“父亲, 怎么了?”

李元胜只觉得耳边一片茫然,什么都听不见, 曾经的多少过往在几个瞬间里无比清晰的闪现在脑海里。

果然如此!

果然如此!

北燕最后的君主并未死去, 他正活生生的站在他们面前。

只是斗转星移, 物是人非。

就连昔日的模样也发生了变化。

命运颠簸叵测, 他们的身份竟是乾坤倒转。

昔日的君臣变成了今日的君臣。

是也, 非也, 真真假假, 早就分不清, 辨不出。

从前王座上的稚嫩少年此刻却已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他熟悉的样子。

李元胜脑中一片空白, 他只是用力推开了李书珩的搀扶,一步一步走到苏珏身边去。

没等他走近,苏珏也有了动作,李元胜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却在下一刻对上了一双平静漠然的眼睛,不由自主的就此停下。

书房中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沉默中,苏珏与李元胜两个人之间莫名的有种压抑悲伤沉重到极致的情感在整个书房中晕开。

打破这份沉默的是苏珏自己,他启唇,声音平和淡然,“王爷,我即是苏珏,不是旁人,至于过去的事,王爷,心照不宣。”

“心照不宣……”李元胜反复琢磨苏珏的这句“心照不宣”。

是了,是该心照不宣。

“父亲?”李书珩仍是不解,苏先生到底是何人?

“苏先生,从前对你不起,但有些事,自不必多说……”

二人继续打着哑迷,李书珩却渐渐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捕捉到一些关键的信息。

父亲对不起的故人?

莫不是?

没等他再次出口询问,苏珏又一次泠然开口,“王爷,我是从过去活过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