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节(1 / 3)

加入书签

封朔黑着脸道:“不必。池青那狗鼻子,早不来晚不来,哪里是要商议军事,想赠口吃的罢了。”

姜言意哭笑不得。

池青进帐后,果然是有的没的说一堆,最后才两眼直勾勾盯着桌上的月饼:“听说楚姑娘给营中将士都准备了月饼?”

封朔斜他一眼:“火头营会给军中将领备。”

池青厚脸皮道:“我一个谋士,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又没上过战场杀敌,去火头营跟将军们抢月饼多不好意思。”

言罢又一脸艳羡地盯着那盒冰皮月饼:“楚姑娘这做的是什么月饼,我还从未见过。”

封朔虽不怎么喜欢吃冰皮月饼,但别人这么垂涎,他又一点也不想给,指着姜言意刚打开的那盒蛋黄月饼,一脸嫌弃看着池青道:“这盒你拿去。”

没能拿到好看的冰皮月饼,池青有点失望,但他十分明白见好就收这话,道了谢就拿着蛋黄月饼乐滋滋除了营帐。

姜言意看看池青,又看看封朔,欲言又止。

封朔被姜言意看着,赶紧轻咳了一声,以为姜言意是发现了自己其实不喜欢吃月饼,怕姜言意失落,像是要证明什么一样,几口吃掉了没啃完的那个蛋黄月饼。

咬到蛋黄的时候,他神情就变了变。

怎么怪好吃的?

封朔赶紧叫邢尧进帐来,指着冰皮月饼道:“你把这盒月饼拿去给池青,把他拿走的那盒月饼换回来。”

第二更

最终邢尧端着一盒月饼出去, 只拿了两个空盒子回来。

“属下本是想去找池军师换回月饼,怎料其他将军也在,以为属下拿去的是王爷赏给他们的月饼, 属下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句, 月饼就被抢光了。池军师说,他拿出去的月饼, 也是这样被抢完了的。”

听完这话,封朔脸色简直黑如锅底。

姜言意憋笑憋得腮帮子疼。

封朔阴恻恻道:“让拿些吃了月饼的将领来我帐中议事, 把池青也叫上。”

邢尧躬身应是, 姜言意在心底默默他们点了个蜡。

中秋自然少不得赏月, 晚上衡州大营里点了篝火, 姜言意教火头营的厨子们做了一顿简易火锅,不过这一锅乱炖煮熟再开饭的方式, 更像冒菜些。

将士们虽不能跟家人团聚,和一道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吃团圆饭兴致倒也不差,只在夜深人静时, 才失眠念家。

各路诸侯手底下的兵对衡州大营将士们的待遇羡慕不已,同样是从军, 人家得百姓爱戴, 中秋节还有月饼吃。反观他们, 平时饱饭都吃不上一顿, 一个营的将士同乡的也找不出几个来, 想家时连个说话的老乡都没有。

这一晚有月饼吃的将士们在想家, 没月饼吃的将士们更想家。

到点了将士们看似都各自回营歇息了, 但没一个睡着了。

姜言意在军营这边忙活完已是戌时,封朔怕她夜里赶路不安全,让她今晚歇在军营。

他自个儿还要同手底下的大将们议事, 姜言意睡不着,等封朔时,在篝火烧过后的炭堆里烤起了嫩玉米。

八九月份正是玉米收成的季节,不过大户人家都不怎么吃,觉着玉米粗鄙之食,寻常百姓家待客时饭里掺玉米都是瞧不起客人的意思。

先前王府厨房一直没买嫩玉米,姜言意还以为是玉米没成熟,今日在火头营看到了,一问才得知这层缘由。

姜言意作为一个现代人,对玉米那是半点偏见没有,嫩玉米不管是水煮还是炭烧,都是一大美味,用来炖骨头汤更是鲜甜无比,不过最经典的吃法自然还是用梧桐叶蒸出的玉米粑粑,每逢玉米收获的季节,乡下的老人都会蒸一锅。

姜言意一边给沉鱼和霍蒹葭讲玉米的这些吃法,一边又估摸着时辰翻烤木炭上的玉米,烤熟的玉米焦黄中带着一点焦黑,光是闻着味都觉着香。

霍蒹葭力气大,皮实不怕烫,找几根木棍削尖了把烤熟的玉米串起来,拍干净玉米棒子上不小心沾到的灰,直接上嘴咬。

玉米粒外焦里嫩,啃起来又香又甜,就是有点烫嘴。

霍蒹葭啃时不小心给脸上赠了一道烟黑,惹得沉鱼捧腹大笑,霍蒹葭追着沉鱼要打,沉鱼赶紧往姜言意身后躲,还恶人先告状:“东家,你看蒹葭!”

霍蒹葭送她一记白眼,把自个儿的大刀往边上一插,坐回原地继续啃玉米。

沉鱼赶紧小人得志般地冲她做个鬼脸,霍蒹葭哼了一声,捧着烤玉米冷萌冷萌转过身继续啃,一个眼神都不给沉鱼。

姜言意被这两活宝逗乐了,笑得快直不起腰来。

此时她们还不知,危险将至。

夜色里,一队人马幽灵一般悄无声息穿行在密林里。

一名斥候从前方折回,半跪在大胡子将领前禀报:“将军果真料事如神,今夜衡州大营篝火不息,看样子是在过节。”

大胡子冷笑:“幸得信阳王之前的情报,从横岭穿过来,果真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