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节(1 / 3)

加入书签

都说一报还一报,话虽如此,当这所谓的报应当真落在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上时,个中滋味,还是不可言说。

封时衍缓缓抬起头,看着大长公主道:“朕在这世上,就姑姑一个亲人了,朕去了,还是希望姑姑好好的。”

“淮王一脉无甚根基,虽好掌控,但淮王世子登基后,整个朝堂君不君,臣不臣,只怕也平静不了多久。皇叔那边……到了这一步,势必也不会低头。”

“朕一直都忌惮皇叔,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江山,唯有落到他手中,才能真正安定下来。最后这一场较量,是朕与他之间的,与其等朕败了……姑姑沦为阶下囚,姑姑现在倒戈皇叔,将来在这皇城里,才能荣华依旧。”

他把一早拟好的诏书拿给大长公主,苦笑:“姑姑,朕能为您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那封诏书里,是把云州赐予大长公主,大长公主若带着云州向封朔投诚,天下大定之后,她的风光比起现在只会更甚。

大长公主拿着诏书泣不成声:“傻孩子,你在说什么傻话?”

封时衍却看着她道:“姑姑,楚昌平离京的事,我都知道。”

这是他第一次将这事挑明了说。

大长公主眼底全是愧疚,多少话堵在喉头,最后只说出一句:“对不起,衍儿……”

封时衍神色平静得出奇:“您去寻他吧,剩下的局,朕陪皇叔走完。”

大长公主摇了摇头,拿起诏书在烛火上点燃,扔到了地上,似乎把曾经的妄念和不甘都一并烧为了灰烬:“这王朝尚在一日,我便一日还是陛下您亲封的靖国大长公主。当年陛下登基时我站在您身后,如今,我自也还站在陛下身后。”

诏书燃烬,玉阶下只剩一片湮灰。

她道:“从一开始就没走到一起的人,往后也走不到一起的。衍儿,姑姑这辈子,只会对不起你一次。”

第一更

信阳王的叛变, 让封朔吃了一场败仗,虽守住了衡州,但还是大大折损了士气。

封朔一连多日未曾回过王府, 姜言意也猜到他那边事态棘手, 如今外敌猖獗,信阳王又回京夺帝位去了, 各路诸侯也没法再一门心思对外,封朔得先稳住他们。

八百里加急的战报虽一路往京城送去了, 但信阳王既然敢放手去博, 肯定也料到了封朔会派人前往京城报信, 必然会在路上截杀信使, 这急报最终能不能顺利传到驻扎在京城的楚昌平手中还不好说。

姜言意现在最怕的就是楚昌平还不知衡州这边发生的事,信阳王若编造个理由以盟军的身份接近楚昌平, 楚昌平手底下两万人马毫无防备,届时只会被杀个措手不及。

这个时代交通闭塞,通讯技术也不发达, 军营里的急报已经是最快速的传讯方式,姜言意担心楚昌平出事, 愁得夜不能寐, 却也别无他法。

转眼到了中秋, 她召集百姓把之前做好的月饼用板车拉去军营。

车行老板得知是要给将士们送月饼, 二话不说, 免费把板车租借给她们用, 家中有板车的, 也自发把板车带过来。汉子们自愿前来拉车,说没钱出点力尽份心意也好。

衡州百姓的众志成城,让连日忧虑的姜言意总算感到了一丝欣慰。

军营设在城郊, 距离主城有一大段距离,不少妇人都想拖儿带女跟去,盼着能见一眼自个儿丈夫。

姜言意知道人多了场面混乱,带着孩子路上又不好照顾,到时万一孩子走丢了,才是得不偿失。她给妇人们做了不少思想工作才劝住了她们,只带了几百个壮汉拉板车前去。

姜言意虽在西州大营待过一段时间,但军营里的斥候兵是怎么个监察法,她是一点不清楚。

运送月饼的车队距离军营还有五里地的时候,就直接被一小支军队给拦下了。

“前方军营重地,寻常人等不得再前行。”马背上的小头目语气不善。

姜言意之前送药材到衡州大营路上也被拦过一次,那次拦路的小将确定了她带的十几车都是药材,惊喜不已去向韩拓禀报了此事,韩拓猜到是姜言意才让他们放行的。

这次拦路的这个小头目面生,不过姜言意事先也有准备。

封朔知晓她给将士们做月饼的事,一早就给了她可以自由出入军营的令牌。

姜言意没直接露面,沉鱼撩开车帘,亮出那块令牌,嗓门嘹亮道:“我家小姐乃楚昌平楚将军之女,今日中秋佳节,我家小姐带领衡州城的百姓给将士们做了月饼,还望将军放行。”

小头目手底下的将士们听说板车上是衡州百姓送给他们的月饼,目光齐刷刷地往板车那边扫了过去。

姜言意的名头现在整个衡州城可以说无人不知,衡州大营的将士们也都知道他们王爷有个贤内助,便是还有想送个女儿给封朔做妾的大将,瞧见这势头,都麻溜歇了心思。

小头目一见沉鱼手中的令牌,又听说马车中人是姜言意,赶紧下马行礼:“末将先前不知车内是楚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