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转头却是狮子大开口地两家通吃!
不要脸!
听到了吗?臭不要脸!
——那咋了?
诸秦君却是掏掏耳朵,俨然浑不在意。
打你就打你,还要挑日子吗?再说了,你赵国竟敢对他们大秦的太子不敬,难道不应该给个教训?差不多得了,都找了理由,就知足吧!
理直气壮。
骗你的,理不直气也壮。
(桀桀桀jpg)
[真的太6了,这下不得不给政哥颁发一座小金人了(思考jpg]
[姮崽真的是打小就喜欢“师出有名”啊!]
[懂什么叫“春秋笔法”吗?懂什么叫“自有大儒辩经”吗?别管这“名”怎么来的,就说有没有吧(摊手jpg]
孔子:“……”
儒家诸大贤:“……”
气氛突然有亿点点尴尬,诸大儒们沉默地和弟子们对上了视线。
这个这个……那个那个……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沉默是金jpg)
[说到“师出有名”,就不得不提一嘴秦使了,一个个在外面嚣张跋扈、什么缺德事儿都干,但问就是清白无辜小可怜,再问就是蛮夷不通教化、欺辱天朝上国使者。]
[砍王子、杀权臣、绑架太后、让国王下跪、杀别国使团……喷不了,真礼仪之邦,梆、梆、梆(擦汗jpg]
[还有就是,匈奴被打残之后,一部分识时务的投降匈奴被收编成匈奴族,另一部分残兵败将被驱赶着往西域去,然后坐等西域求援……]
[大儒:别管水火是怎么来的,就问有没有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吧,这分明就是我大秦王师“救无辜、伐有罪”啊!]
孔孟等儒家大贤:“……”
虽然道理貌似也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但是……后生们,这就是你们说的在大秦的体面工作吗?
荀子等儒家:“……”
这你别管,问就是“吊民伐罪”,再问就是儒家的圣君!
[姮姐教得好(比心jpg]
[错啦!是小米教得好,众所周知,咱姮姐可是公认的肖似小米(墨镜jpg]
[小米:这就是口碑(龙王歪嘴笑jpg]
知韫:“……”
别说了别说了,这种事情讲得这么细干什么嘛?多破坏她善良仁慈的大秦白月光形象啊?
她可是一等一的大好人呐!
嬴稷:“……”
老秦王得意洋洋地接受了所有关于“姮儿类我”的赞誉。
就仨字——那咋了?
(骄傲jpg)
[虽然但是,为什么不是政哥教得好?政哥听了会不高兴的!]
[因为他口碑比不过小米。]
[只能说大魔王的威慑经久不衰,始终活在大家的心里、成为一片乌云,至于政哥……]
[冷知识,政哥六十大寿的时候,众“得沐王化”的小国前来觐见贺寿,上来就是一句“仁慈的大秦始皇帝陛下”。]
[潜台词——你这个当爹的快管管你闺女,赶紧让她收了神通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嬴政:“……”
怎么说呢,其实他平时也没少从他崽、他臣子嘴里听到这俩字,尤其是他崽,日常吹捧哄他。但吾女之美我者,私我也,吾臣之美我者,畏我、有求于我也。
而现在吧……
莫名地有种荒谬之感。
于是他转头看向那以身入局、反衬他仁慈的崽,却见太子殿下正低头抠指甲,那叫一个专心致志、目不斜视。
(别看我jpg)
【秦王是个精力充沛的人。
虽然忙于秦赵战事,却也抽出时间来整合、设置、填充太子班底。
诸如左右丞相、九卿重臣、王翦蒙武等军方巨擘外加嬴秦宗亲、半退休老臣,基本上都在太子宫中挂职兼任。
不过他也没填满。
只让重臣兼高位虚衔,要紧的实职都留着让太子殿下以后提拔自己的心腹。
而后,秦王又下诏从中尉军遴选精锐千人充任太子亲卫,调拨出郎中令统辖之下,并擢章邯任太子卫率。】
[还得是政哥啊(大拇指jpg]
[要不怎么说姮姐的储位稳固呢?瞧瞧在姮姐这挂职的太子属官和她的伴读团,就政哥这手把手拉拔势力的架势,完全就是独生子待遇。]
[以王氏、蒙氏、冯氏为首的军吏集团,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吏集团,以吕不韦、蔡泽这两位前相邦为代表的老臣,还有嬴秦宗亲和儒、墨、农等诸子百家,基本上在大秦叫得上名的势力,或是为重臣的本人,或是适龄的出色子女,都在姮崽身边有个位置。]
[姮崽是真的有底气说“阿父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阿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