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章(2 / 2)

顶级武将有三人,大汉人才济济,顶级文臣不能只有一人吧?

高祖既有萧何,也有张良。

【秦念:没了。】

【刘彻:没了?】

【秦念:主父偃也许能跻身顶级文臣的行列,但元狩四年,他坟头草都长满了吧?】

【刘彻:……】

主父偃,纵横家。

献策推恩令、迁天下豪富于茂陵、主张设朔方郡北御匈奴。

凭此三功,秦念就认为主父偃是治世之能臣。

可惜主父偃有个缺点,他困厄了四十多年,得势后行事不知收敛。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就是他的名言。

………

“是我!”

青年主父偃笃信且狂喜。

他根本不在乎“坟头草都长满”的说法。

他家境贫寒,学的是纵横术,一直被儒生所排挤。

游学近二十年,一直怀才不遇。

他的父母不再视他为子,他的兄弟不接纳他,诸侯的宾客们也都讨厌他。

困厄多年,却被天幕秦皇认定有“跻身顶级文臣”的才华!

主父偃收拾好本就不多的行李,决定现在就西入函谷关。

有秦皇此言,必然会得到陛下的重用!

【刘秀:主父偃为何能与霍光并称?】

刘秀发问,是因为他不认为主父偃有与霍光媲美的才能。

但此问并非是反对秦念所言。

刘秀为人谨慎隐忍,不会行无谓的口舌之争。

此问,问的其实是秦念如何判断能臣。

越是后世的皇帝,所见所知越多。

秦念显然是“群”内最后一人,又有登顶的民心证明其非无能之辈。

其识人之能,必有特殊之处。

………

刘彻也在等秦念的回答。

他认可主父偃的才能,当初齐王自尽,他本不想杀主父偃。

是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言“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他才将其族诛。

说到底,还是刘彻认为主父偃有才能但不够有才能。

若是主父偃治政的能力可以与卫青治军相媲美,刘彻又怎么会因齐王之死诛杀他?

【秦念:千古奇谋推恩令,彻底解决了汉朝诸侯王造反的问题。】

刘邦叹气。

“汉朝诸侯王造反”。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不能解决诸侯王的隐患啊。

【嬴政:何谓推恩令?】

可能是因为“嬴政”这个名字自带神秘的威势,秦念看到这位说话,竟然下意识就坐直了。

“不对,我怕什么,大家都是打工人而已。”

“……肯定是始皇后人这个人设的锅。”

秦念嘀咕两句。

嬴政突然问推恩令,显然是受到“彻底解决了汉朝诸侯王造反的问题”这句话的影响。

秦念可不希望秦朝的剧本走向分封制。

那可就真见鬼了。

【秦念:君王的能力不足以用郡县制控制全国时,就会用分封郡县并行的方式来增强统治。推恩令是以赏赐的名义,将诸侯的封地分封给他所有的儿子,使得封地越来越小。】

第15章

一句话,秦念就把所有施行分封郡县并行的皇帝嘲讽了一个遍。

好消息是:

此时只有汉朝和明朝的皇帝被嘲。

刘邦当即就要和秦念理论秦朝二世而亡的问题。

可惜违反规则二,发不出去。

刘彻、朱元璋皆如此。

………

嬴政眼底浮上一丝笑意。

秦念此言,是在告知他大秦以郡县治天下,并且以后世秦皇的身份反对分封。

“不必再议分封事。”

陛下已作出决定,群臣称唯。

没人敢质疑始皇帝的决定。

尤其后世秦皇将分封制视为“君王的能力不足”时,再议分封就是在质疑陛下的能力。

始皇帝的威望足够高,当双榜透露大秦将二世而亡时,大秦军政皆无异动。

天意亦认可陛下的威势。

天榜之上,陛下位列第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