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35节(1 / 2)

【秦念:问出这种问题,朕只能说难怪你能整出白金三品这种大活。】

【刘彻:……】

刘彻再次瞪了张汤一眼。

张汤:“……”

桑弘羊默默将“纳粟拜爵”列为财政收入的不得已而为之。

若有其他办法填补财政缺口,他必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文臣最高的理想,就是青史留名。

他的才能已为陛下所见,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让均输平准成为青史留名的善政。

【秦念:先前你说想要复兴百家?那恭喜你,有桑弘羊的存在,你不仅可以有复兴百家的功绩,治下还能新添一家:经济学。】

汉武帝时期的征战四方,国库其实已经不止是空虚的问题。

秦念查阅史书时,不得不感慨刘彻真的是气运之子。

除了著名的帝国双璧,并不出名的桑弘羊就是世界意志给亲儿子开的另一大金手指。

可以说汉武帝后期摇摇欲坠但硬是没塌的财政,就是桑弘羊撑起来的。

【刘彻:经济学?】

先前秦念就拿“经济头脑”讥讽他与张汤。

天意使然,他可以“理解”词意,刘彻知道这个词指代的是财政相关。

财政亦可自成一家?

桑弘羊亦是不解。

他学究百家,自觉若是财政一道能算是学说,那也应是指管商之学、计然之道。

怎能算是他自成一家?

经济学……是何物?

虽是不解,但若自成一家,桑弘羊怎么也不可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这甚至胜过青史留名!

能自成一家者,不仅能青史留名,甚至其思想都有可能流传后世,为后人所修学。

正如他修学百家之说那般!

只是后世秦皇迟迟未能作答,桑弘羊知道这大约是秦皇之言为规则所阻。

惋叹之际,却见天幕已现秦念之言。

【秦念:“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仅以此言,桑弘羊就足以自成一家。】

秦念此前又去敲了甲方的窗。

这是桑弘羊在盐铁之议上提出的观点。

也是华夏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不依靠农业也能够富国的思想家。

但盐铁之议是在刘弗陵时期举行的辩论,所以秦念找甲方询问这话能不能说。

答案是可以。

秦念也觉得可以,毕竟甲方之前就说过规则二指的是“不提具体的人事物”。

这应该算思想。

但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去找甲方求个心安。

至于为什么觉得桑弘羊自成一道,是因为计然管仲之道还局限于物价,而桑弘羊的财政俨然已经有了现代经济学的雏形。

第21章

【刘启:农为国本,商岂能与之齐?】

秦念觉得这个问题是该刘启来问。

跟刘彻的功绩有关,所以他的后辈不会吱声;后世的皇帝隔了一层,会作壁上观。

刘邦在底层混过,清楚商业的重要性。

祖龙基本不发言,超级高冷。

唯有刘启,既是汉武帝的爹,又不懂真正的民间。

【秦念:管仲重视工商业,齐国称霸。纪氏只重视农业,被齐国亡国——以上是桑弘羊的观点。】

桑弘羊大惊失色。

他虽然是这么想的,但他没这么说过。

就算他说了,后世秦皇怎么能以他的言论去反驳先帝?!

【刘启:舍本逐末,亦是亡国之道。】

【秦念:有没有一种可能,本末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是可以共存的呢?】

在刘启看来,秦念此言过于轻佻。

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刘邦:如何权衡农商?】

刘邦非常认可秦皇所言的共存。

他虽然延续秦朝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减少关卡与税收,就是在促进商业。

但刘邦也清楚如果不对商多加抑制,则必然伤及国本之农。

【秦念: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秦念:商过兴至抑农,就加强对商业的管控,提高对农业的扶持。商过抑,就逐步放开管控,直至相对平衡。】

至于怎么算平衡?

秦念怎么知道,她就只是个理论派。

她就是想实际操作一波,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她也没机会实操。

【刘彻:权衡商农,就是经济学?】

刘彻觉得很有道理。

大农令之职就是劝课农桑与财政收支。

桑弘羊已经升任大农中丞,日后必然能官至大农令,领农商之职。

只是他还没看出“经济学”有何特殊之处,能够自成一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