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蔡静宸的话语之后,冯贺下意识的想要喊出一句‘放你妈的屁’,但话到嘴边,他便忽然意识到蔡静宸乃是一尊货真价实的通窍武者之后,便只能将话咽了回去,讪讪道:“蔡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啊,不过冯公甫毕竟是名门出身,应该不会做这种损害门楣之事吧?”
冯贺的声音,无人应答。
而场上不少博州豪族出身的官吏们,也是一个个冷眼旁观,看冯贺的笑话。
蠢材。
连这平章郑三郎什么出身都不清楚,竟然敢在这里大放厥词?
在场的各位,谁人不知这郑三郎,乃是蔡家那位老祖钦定的孙女婿,对其赞许有加,蔡家的那位老祖宗还亲自传授了功法,乃是蔡家的女婿。
那郑三郎这么做,多半是有蔡家授意,甚至就是蔡家吩咐他做的!
眼瞅着时值乱世,蔡家也等不及了吗?
不过就在此时,一个穿着红色官袍的中年男人忽然张口说道:“镇抚司的袁千户怎么说?”
那人一袭红袍,乃是五光郡的郡守,通窍武者陆续:“镇抚司衙门监察百官,袁千户要不说说,这事儿该怎么解决?”
陆续,两年前刚突破通窍的武者,上任五光郡不过半年有余,此刻的他满脸怨气,接着便道:“顺便也还能说一说,如何解决长阳郡的问题,长阳郡那京都来的杨黎,都要疯了!天天来我五光郡大闹一番,非说我藏匿凶手,哼。”
“长阳郡王的事儿,又该怎么解决?!”
陆续很是恼怒,按理说今天这次的聚会,他不应该参加的。
毕竟他算是‘外臣’。
但就是因为要来告杨黎的状,陆续才出现在了这会场之中,眼瞅着自己和长阳郡的争端还没解决,又平白无故扯上了郑均的事儿,这自然是令他十分不悦。
所有人的目光,望向了博州镇抚司千户大人,袁评。
袁评一袭儒衫,留得一抹整齐的胡须,看上去不像是博州地界镇抚司最大的官员,反而像是一个退隐的进士郎。
听到了陆续的话语,袁评只是微微颔首,张口道:“冯公甫,确实有问题;郑均,也不老实。”
“不过以我觉得,严将军在严廷郡撑不了多久了,那张本功势必会攻入康乐郡,既然郑均想要暂代康乐郡守,就让他去吧,朝廷的军队也能及时缓冲一阵,在广义郡集结大军,备足粮草,再战张贼。”
袁评言语之间,赫然已经将康乐、平章以及华阳三郡,当成了战略缓冲区,将广义郡定为新的疆场。
他是老牌通窍,自然看得清楚。
张本功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有一门神通护体,而且这门神通用的是驾轻就熟,怕是早已精通,在通窍武者之中,也是翘楚,足以一打三。
在场的几位通窍一起上,都拿不下那张本功。
更何况,据可靠消息言,宣州前去平叛的将军司马青在宣州战败后,被张本功俘获。
外人只听说那司马青誓死不降,最终被张本功斩杀。
但暗地里,这司马青只不过是担心司马家被自己连累,所以和张本功演了一出戏,诈死而已,实际上化名‘马洪’,在张本功帐下效力。
那化名‘马洪’的司马青,本就是通了三窍的好手,精通战阵,习得一术神通,在战场上也是无往而不利的存在。
除非让州牧大人,或者蔡家的那位老祖宗出手,否则没人能挫败其二人。
五光郡守陆续讥讽了一声:“袁千户这话,要是被唐、刘二位郡守听了,可是要你不死不休的。”
袁评闻言,没有继续多言,而是将目光朝向了高堂之上,似乎正打着瞌睡的白须老翁。
“呼~呼~”
那老翁穿戴官帽,看上去颇为随和,甚至还打起了呼噜。
而在周围的争吵声消失之后,这老翁忽然如梦初醒,一个顿首,这才清醒过来,伸手擦了擦鼻子,轻咳一声,道:“都讲完了?”
众人立马齐齐朝着老翁行礼。
这老翁不是旁人,正是大周朝的博州牧、徐国公,通窍圆满武者,李从。
其父,正是大周开国五王之一,元丹武圣,徐衡王李享。
李享当初,乃是大周神武皇帝府中家奴总管,随神武皇帝起兵,曾于乱军之中,一人一马救神武皇帝于危难之中。
自古功高莫过于救主,因此李享便扶摇直上,从此官运亨通,从一介家奴,摇身一变,成了大周五大异姓王之一,徐衡郡王。
不过这王号,只得一代,儿孙辈便要降为国公。
这博州牧李从,便是李享幼子,二百八十年前,徐衡郡王薨,其便承袭了徐国公之位,因其劳苦功高、忠贞不二,深受太子殿下赏识,由太子推荐,得以镇守博州。
通窍武者,寿得三百;元丹武圣,寿得五百。
真武法相,可延寿千年。
徐衡郡王李享,远远超过了元丹境的平均岁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