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这个地方,也只有他们这种跑商的,为了赚钱能拼命的,才愿意来这个地方。
宋庭和宋彦对以后也稍微有了个规划。
姑姑和姑父一家的情况,没有他们想象中的糟糕,甚至在村里过得还算不错了。
兄弟俩的盘算,君秋澜一家尚且还不得而知,这会儿天黑了,他正带着苏长寻在房间里挑书呢。
留了一手,没让苏长寻直接去地窖里看。
是君郁假装从房间里拿出来的。
宋熙容和君舒婉在卧房,苏长寻肯定是不方便进去的。
君郁也是随便从那一堆书中拿了几本。
今天拿出天文书,就是想看苏长寻的接受程度。
显然苏长寻的接受程度很好,而且是各方面的。
那么再拿出其他的书,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苏长寻也不挑了,“就这几本先看着吧,时间不早了,我看完了就送回来,放心,定不会让任何人瞧见。”
“苏先生有此承诺,我父子二人自是信得过的。”
“不用送了。”苏长寻今天心情特别好,临了出门,他还提醒了一句:“对了,你们建新房的时候,最好单独弄一个密室,谁也别说,就算是我也不行。”
君秋澜拱手,“多谢先生提点。”
就算苏长寻不说,他也会这么做的。
就是这密室还得等房子建好之后,他跟爹亲自去弄了。
就算匠人信得过,他也不愿意暴露在任何人面前,人心经不起考验。
次日,一家人分头行动。
天气要转凉了,最近暂时也不用做扇子了,宋熙容就带着布料,去隔壁找几个嫂子一起做衣裳被套。
妙儿那边之前也跟着那些妇人去熬药了,没跟病人接触,霍夫人也给了奖赏,没有婉儿这么多。
几个妇人围在一起,有商有量的,都在说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君郁去找里正问建房的事情了。
马忠都还有些感慨,从前听闻那些权贵被贬流放过来,十个里面能活下来三个,就算是很不错了。
没想到这一家到边城这么久了,全须全尾的不说,现在还要建新房子了。
还不是土坯房,是砖瓦房。
都知道将军府给了赏赐,有钱建房,也能理解了。
他甚至还觉得这一家子人都聪明,手里捏着钱,村里人都传遍了,要是不花出去,难免引人觊觎。
变成房子了,别人也偷不走了。
“就在你们现在住的那片旁边的空地,都能划分出来建房,这地方虽然离村中心远了一些,却也僻静,价格也便宜,若是想建到村中心来,地皮就要贵一些了。”
马忠的儿子马小虎在衙门户房做小吏,这些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
君郁也不犹豫,“就要我们旁边的空地吧。”
邻居还是赵夫人一家,这么长时间接触下来,大家也都知根知底,平时也好互相帮衬。
刚想到赵夫人,赵夫人就带着两个孙子过来了。
孙子都是半大的孩子了,都懂事得很,规规矩矩地跟里正打招呼。
“赵夫人过来是?”
“莫要叫什么赵夫人了,叫赵婆子就行,我方才听君夫人说你们要建房了,老身便想着,等他们搬走了,我们能不能把隔壁的小院儿一起租赁下来,或者是买下来,需要多少钱。”
家里人都在做衣裳做被套,刚好她过来跑一趟了。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反应过来了。
赵夫人一家的院子,跟君秋澜他们家的院子是一样的格局。
一家七口人,就这三间屋子。
也幸好都是妇人孩子,还能将就挤一挤,要是几对夫妻在,到时候怕都要乱套。
马忠翻了翻册子,“如果你要租赁下来,我做主跟小虎说一声,还是每年给二两银子就行,若是要买,两间院子一起的话,得要二十两银子。”
按照道理来说,建两套土坯房小院,是花不了这么多钱的。
但军户的情况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