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候上的税,还不能全部用宝钞,宝钞只能占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税款还是粮食和布帛。
在这个讲究吃饱穿暖的时代,粮食和布帛才是最大的硬通货,远比那未来贬值极快的宝钞值钱。
尤其是丝绸,更有‘一两丝绸一两金’之说!
也正因为大部分都是用实物纳税,所以出现一些路途损耗,就是在所难免的,也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尤其是云贵川以及两广地区,他们要经历长时间的跋山涉水,才能把粮食和布帛送到应天城去。
以现在的交通条件,要让他们不出现路途损耗,那就是绝对的难为人!
但他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认死理的人,愣是要人家回去重新造册,这么折腾两次,一年的时间也就浪费过去了。
所以,他们为了方便,为了不来回折腾,这才有了事先备好空印书册的做法。
而且这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惯例,大明朝开国以来,也没有出个明令禁止的行文!
可朱元璋就因为这件事,直接就下达了一个,一杆子打死一船人的命令“主印官员全部处死,副手及其以下,杖责一百再充军。”
不错,
他叶青也相信,必定有人趁这个机会中饱私囊,但也完全用不着一杆子全部打死!
就这件事来说,罪有应得的人不少,但白白冤死的人也不在少数。
且不说这个时代各方面的物质条件,都比现代都市差,就凭他朱元璋的这个做法,这种为朱元璋打工一辈子的前程,他也完全不屑!
想到这里,叶青就立马看向了吴用,眼里还尽是责备之色!
第63章:把朱元璋往死里得罪,再让他笑着道谢(求追更)
“大人,”
“您这么看着我干嘛?”
“我觉得我想得挺全面的,从消灭人证到消灭物证,我都替您考虑到了呀!”
吴用见叶青如此严肃,眼神之中还尽是责备之色,一时之间还没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只以为是责怪他考虑事情不周到。
其实,吴用考虑事情还真挺全面的,一刀杀个干净就是消灭人证,连人家的进城路引记录都抹除掉,就是消灭钦差来过的物证。
毕竟是他培养了这么久的接班人,这点脑子还是有的。
可也正因如此,他必须严肃的教育一下这个吴大人。
如果他们真是钦差,还真被吴用一刀杀干净的话,就又要耽误不少时间了。
到了那时候,朱元璋又要花时间查他们去了哪里,死无对证的事情,最后必定是不了了之。
可这也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等这件事过去之后,又要派钦差明察暗访,再加上来回的路程,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这种事情拖不得,拖得越久,后面的变故可能就越多。
再者说了,他叶青已经过了九辈子的古代生活,实在是一天也不想在这里过了。
不仅如此,他还不确定这种杀钦差的做法,算不算‘祸国殃民’。
往小了算就不算,要是往大了算,那就算是‘祸国殃民’了!
因此,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他都绝对不允许吴用干杀钦差这种,挡他现代都市前程的事!
想到这里,叶青便严肃斥责道:“本官是这么教你的?”
“本官从来都是教你贪财有道,可从来没教过你滥杀无辜啊!”
“杀人灭口算什么本事?”
“就算是我们的特工看走了眼,误把钦差当成是北元探子给抓去劳改了,那也不是什么大事!”
“你能把钦差玩弄于鼓掌之中,你想他去劳改他就去劳改,你想他跟在你屁股后头,他就屁颠屁颠的跟着你,才是真正的本事!”
“你能把钦差往死里得罪之后,还让他事后笑着对你说谢谢,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吴用听到这里,眼神之中那才叫一个不可置信。
他跟了叶青这么久,尽管他也看不透这位年纪轻轻的叶大人,到底有多少本事,就连叶青会不会武功他都不敢确定。
但他可以确定的是,但凡他们叶大人以负责任的态度说出来的话,就必定可以做到。
雁门县如今的盛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唯独就是这句话,他还真不怎么相信!
这可能吗?
如果人家真是钦差的话,还真能被你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牵着鼻子走?
再者说了,这些曾被高度怀疑是北元探子的人,可是他叶青都说有本事,想收为己用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是钦差,还遭受了如此屈辱,怎么可能被玩弄于鼓掌之中?
不错,他叶青在雁门县这一亩三分地来说,说话确实比皇帝还好使!
哪怕是那些因为他才赚到钱的外地商人,以及那些被他掌握把柄的外地贪官,也是他说一,别人不敢说二。
可他在钦差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