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儿要是想入武林,专注学武,衡山也不是没发展的地方,要回丐帮也由得他。”彭南义道,“当年爷爷以一个彭家远亲的身份从一日镖混上了江西总舵,成了江湖传奇,靠的全是本事。威儿要天下,也要自个打出天下来。”
“说到底你就是怕死,怎地这么没种?”彭小丐道,“丐帮是咱们的家,你不守着家里,反倒怕得躲出去?你摸摸自己裤当,看看卵蛋还在吗?”
彭南义道:“我要没卵蛋,你能抱孙子?”
彭小丐道:“你倒是还能涎着脸说笑!”他忿忿不平,又道,“这事别再说了!我打算跟你爷爷一样,六十五岁封刀,到时你接不接总舵,要不要搬走,都由得你。徐放歌看着这四年也不会死,到时他想家天下,你爹我管不着!”
彭南义只得无奈道:“都听爹的安排。”
※ ※ ※
杨衍回到临川,满眼都是熟悉的事物。柳雅庄业已盖起,他在门口看了许久,想从门缝里找些父亲的手艺,只是自己也辨别不出。没想里头的护院走出,拿了五文钱给他,驱赶他离开。
原来是把自己当乞丐了,杨衍苦笑。丐帮不许沿门托,他也没收钱,道了歉就离开。正走着,一名胖大婶见杨衍脸熟,走上前问道:“你是……杨家的儿子吗?”
杨衍认得是镇上贾记饼店的老板娘,娘常带着自己到他们家买饼,于是道:“我是,贾老板还好吗?”
老板娘大喊一声:“杨家的儿子没死!他回来啦,他回来啦!”
杨正德与镇上居民向来交好,不少人都受过他照顾,她这一叫嚷,不少街坊都聚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有些好奇的想知道杨家惨案始末缘由,才刚开口就挨了街坊白眼,有的问报仇了没,有的问杨衍这几年去哪了。
当年杨家被灭,杨衍失踪,临川镇上各种流言蜚语,有说杨正德原是江洋大盗,从良后被人找上门,也有说是杨珊珊怀了秦九献孩子,秦九献薄情负义,灭了杨家逃走,已在抚州正法,更有说杨家冲撞了山神,所以被精怪作祟,不过最多人说的还是杨家被立了仇名状,杨衍是灭门种。
杨衍颇觉不好意思,又不想重提往事,只得敷衍几句,只说遭仇人灭门,自己正在学艺,有朝一日必将报仇。问起仇人是谁时,杨衍也不说,只道:“我回来祭拜爹娘,晚些就走。”
他先去买了冥纸,金香铺本不收他钱,杨衍执意要给。回到故居后,先祭拜爷爷父母和姊弟,杨衍双手合十,祝祷道:“爷爷、爹、娘、姐姐、小弟,保佑衍儿报得大仇。”
祝祷完毕,烧了香纸,临川的乡亲募了二两多的银子给他,说是当旅费,杨衍连忙拒绝。胭脂铺的许二姨子道:“就当是杨大哥奠仪,乡亲的礼数,你不好推诿。”
杨衍不好说自己已经得了彭小丐收留,只得收了,感动道:“临川乡亲的好处,杨衍一定报答。”
回程时,杨衍又拜访了孙家医馆,对孙大夫把当年朱门殇的往事说分明,甚至还去了趟群芳院。之前服侍过他的妓女多已从良,招弟一年前为自己赎了身,抛下嗜赌的父亲,带着弟弟搬去了湖北。虽然不过四年光景,杨衍却大有往事恍惚,人事已非之感。
回到抚州总舵,彭南义领着杨衍去到一间空房,见赵氏正打扫。彭南义说道:“爹要留你下来,我替你整理了间空房,你看怎样?”
杨衍见赵氏正在擦拭桌椅,忙抢上道:“不用劳烦,我自己来就好。”
赵氏道:“你们这些糙汉子,打扫哪得熨贴?都是东落下一块灰,西落下一块菜渣。行了,你快出去,我拖完地就去煮饭。”
彭南义道:“我也说打扫这事交给手下就好,她偏生爱找事做,瞎忙活。”
赵氏翻了个白眼道:“那行,晚饭你就让手下人张罗,抚州不缺好馆子。”
彭南义忙道:“不不不,抚州哪间馆子比得上仙子手艺!”
杨衍听到“仙子”两字,心中一动,隐隐觉得不舒服。只听赵氏笑骂道:“少嘴贫,有外人在呢!”
彭南义哈哈大笑,赵氏自去厨房,杨衍见他们夫妻感情甚笃,又羡慕又觉温暖。到了晚饭时,赵氏果然张罗了一桌五菜一汤,有酱汁肘子、清蒸鱼、永和豆腐、竽头排骨,又炒了清菜,熬了一锅老表鸡汤。
彭小丐是丐帮总舵,富贵自不待言,寻常人家可张罗不起这一餐。彭南义夹了块肘子给杨衍道:“杨兄弟,多吃点。”
杨衍道过谢,咬了一口,但觉肉烂味鲜,肥而不腻,不由得赞道:“比老苏的肘子好吃多了!”
老苏是彭小丐的厨子,四年前杨衍借住江西总舵时认识的。
彭小丐啐道:“老苏的肘子老咬不烂,爹以前就爱抱怨,哪比得上我这儿媳妇?”
杨衍听他提起彭老丐,心底一沉,又问:“爷爷他……都过了头七了,怎么还没下葬?”
彭小丐叹了口气:“爹还有想见的人,总希望能见齐了再走。”
杨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