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在丫环里是最好的,甚至都超过了开练最早,年纪最长的楼欣月。
城门一开,楼家一行车队便在头一个出了城。
出城十里,这才稍稍停下,等着与原家商队会合。
贺先生和刘师傅两个拉着楼家姐妹好生叮嘱了一回,看着原家商队已到,这才依依做别。
眼看着长长的车队渐行渐远,二人这才往回返。
贺先生不由叹了口气。
“楼大姑娘,当真是奇人也。”
刘师傅也点点头,“谁说不是呢!”
楼欣月此人,说她胆小吧,她也胆小,说胆大吧,有时还当真是胆大包天。
上一本真假公子,引来京中平王府中贵人不满,派人雇凶火烧小院,让所有的人都葬身火海。
与之相比,那收买中洪老大,施压放话不许城中书坊与报社合作,都不算太大的事儿了。
这也不过是得罪了平王府里一位无官无爵无实权的年轻小公子而已。
可这本金瓯缺放出去,会得罪谁呢?
她都不敢想。
而且显然,楼欣月这次,可不是只打算让这话本在南边流传的,她还把雕版给带去了。
这说明什么?
楼欣月要整个大的。
贺先生心里也在琢磨着。
从前跟着那任大背井离乡,贺先生就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再回这边了。
本以为安心认命,就能在那边安稳过一生,谁知道人心难测,世情如刀。
到头来,若不是有楼欣月这个没半点血缘的大侄女搭救,她此时的坟头草都要过膝了。
去年归乡,当时的故人,有的已死,有的穷困潦倒。
当年的那些恩怨,什么继母继妹,什么易嫁换亲,此时再看,都觉得恍如隔世。
百般算计又如何?
到头来,能耐不足,还不是守不住?
反倒是她,半生孑然,一只秃笔,写我所想,画我所见,换几斗米粮,逍遥自在,清清静静,了此一生。
又有一二小友,才气纵横,侠肝义胆,胸有丘壑,她不过是从旁观望,也觉得少年意气,当该如此。
楼欣月整个大的就整个大的。
她只须将报社守好便是。
离开江州城的车队,晓行夜宿,途中自然也遇到过麻烦,不过有商队和保镖,都是有惊无险。
而跟着原家商队,一路上的安排都十分妥当,算是给楼欣月省了不少的心。
路上遇到大些的城镇,楼欣月就带着妹子去找当地的书铺。
楼欣月虽然一直在写话本,但上门推销,这还是第二回。
第一回自然是在长宁县城里,主动去找龚先生毛遂自荐了。
不过这回推销,倒是没费她多少力气。
毕竟,这次的话本可不是之前那种简陋的手抄本子了,而是纸质不错,印得清楚完整的印刷本。
更何况这个话本看上去,也跌宕起伏,确实有意思呢。
楼欣月原本也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扩大影响力,每个大城都留下百来本,等到了栖云城的时候,手里带的印好的话本子,正好是一本不剩了。
到了栖云城,楼家在这个城里已经没了房产,便寻了个靠近城门的客栈,包了一间单独的小院子,那些带来的货物,也都有了地方存放。
楼家姐俩让彩枝看着院子,二人信步去了百味茶馆。
虽然只离开一年,也不知道是否错觉,栖云城比走之前似乎萧条了一些。
走进百味茶馆,守在门口的伙计,一眼就认出了她们。
态度一下子就热情起来。
“楼大姑娘,楼二姑娘,里边请!”
栖云城固然萧条,而百味茶馆也不复从前的盛况。
楼欣月只朝大堂里瞥了一眼,就看出来,这上座率,也就只有五成而已。
二人上了楼上包厢,便有掌柜的听说了,赶紧过来招呼。
原来栖云城中那些富商,虽不至于把自家的产业都关停了,但有不少都举家迁往外地,少了这些消费能力高的客人,层层传递,所以整个栖云城内的商铺,买卖都不如从前,百味茶馆也是如此。
a href=&ot;&ot; tart=&ot;_bnk&ot; css=&ot;lkntent&ot;/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