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o章(1 / 2)

夕阳的光洒在白马雪白的皮肤上,隐隐泛着金光,永孝哥哥微笑着朝她招手,王兄调皮地驾着另一匹扬长而去。

梦溪呢,他永远都跟在自己的身后。

青莲先生倒在血泊中,面前漆黑的鼎被烈火烹得滚烫,而她的身体却越来越冷。

眼前是一片血色

她想,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听到动人的京韵,再闻一闻回家路上的百草香,甚至再亲眼看看苏珏口中的那个太平盛世……

第130章 玉长绝(一)

月色如水, 照耀着胡地绵延。

在金元鼎和太子的支持下新政令得以颁布实施,然而新政令大大限制了贵族的既得利益,他们纷纷站出来阻挠;普通民众虽心向自由, 却畏惧强权,犹豫不决;更有外族势力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太子虽出手弹压, 但收效甚微, 许多贵族不过表面应承, 实际上还是我行我素, 根本没把新政令当回事。

所以明眼人都很清楚,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楚越也深知,要打破旧有秩序, 必须先从思想上改变胡地的人。

所以这些日子她四处宣讲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 鼓励胡地的百姓追求更好的生活。

同时,她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如发展农业、手工业,促进商品流通, 增加税收以支持军事建设。

她还倡导建立军队,加强训练, 提高战斗力, 以抵御外敌入侵。

此时的楚越刚有机会歇息片刻, 可不知怎的, 她只觉得耳边吵闹异常。

什么端正?什么堂弟?什么风骨?

怎么有人说话?

然而之后的一声“闻瑾”, 彻底让她明白了什么。

她大约是发了梦, 梦里她成了韩闻瑾韩大人。

楚越记得, 那位韩闻瑾韩大人生在文学世家, 长于公卿门第。

他的父亲韩仲远, 乃是第一史官,一生致力于记录国家大事,秉持公正之笔,不为权势所屈。

这是一个春日的清晨,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韩书桌上,金色的光斑与桌上散落的竹简交相辉映。

彼时还是孩童的韩闻瑾正低头翻阅着父亲精心编纂的史书,眉宇间透露出超越年龄的专注与沉思。

突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韩仲远身着素袍,缓步而入。

“闻瑾,又在看史书吗?”韩仲远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几分父亲特有的慈爱与期待。

韩闻瑾抬头,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父亲的敬仰,恭敬地答道:“是的,父亲,孩儿正在学习您编纂的史书,希望能从中领悟到史官的责任与使命。”

韩仲远微微一笑,走到书桌旁,轻轻抚摸着那些泛黄的竹简,眼中闪过一丝怀念与自豪。“闻瑾,作为史官,我们的职责重于泰山。

历史是历朝历代的记忆与根基。作为史官,我们不仅要记录下每一场战争的胜败、每一次政策的变迁,更要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微小细节,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启迪智慧的故事。”

他转身,目光深邃地望着韩闻瑾,继续说道:“然而,记录历史并非易事。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品格。因为,史官之笔,既能颂扬美德,也能揭露罪恶;既能传承文明,珩能警醒后人。”

韩闻瑾听得入神,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父亲,孩儿明白了。作为史官,我们要以公正之心,记录真实之史,不畏强权,不惧压力,让后人能够通过我们的文字自查自省,不重蹈覆辙。”

韩仲远满意地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闻瑾,你能有此觉悟,为父甚感欣慰。

但记住,史官之路,并非坦途。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偏见与谬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更加忠实地履行我们的职责。”

言罢,韩仲远从袖中取出一卷珍贵的古籍,轻轻放在韩闻瑾面前。“这是为父珍藏多年的《春秋传》,你且拿去研读,定能有所收获。”

韩闻瑾双手接过古籍,如同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楚越深知,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开始与韩闻瑾交融。

岁月流转,韩闻瑾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逐渐长大。

他文采过人,风流倜傥,乃是当世的翩翩公子。

但命运弄人,新朝初立,他的父亲却死于非命。

后来,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也进入朝堂成了史官。

他以笔为剑,以心为灯,是那般的从容与潇洒。

楚越欣赏他,敬佩他,此刻也成了他。

……

丝竹声声,香味氤氲。

再一转瞬,楚越来到了临江的十二楼。

这一次是韩闻瑾与苏珏的初见。

十二楼里人声鼎沸,动人的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