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翦商(出书版) 第41节(1 / 5)

当然,宋国国君不能再称王,地位比武庚时期也更低,但仍享有 一些特殊的礼遇。比如,在西周朝廷的各种典礼上,宋国国君不需要 和其他诸侯国君一样叩拜周王,时人称为“于周为客” 23,意为做周 朝的客人。这是周王室对商王室后裔的优待。

周公大分封与新华夏

周公需要巩固新征服的东方地区,不仅要实现政治上的控制,还 要实行文化上的改造,铲除商人血祭宗教的遗留,使其彻底同化于周 人的文明。为此,需要把周人派遣到东方,建立一系列诸侯国。

用分封侯国的手段控制遥远地区并不是周人的发明,在商代就已 经有一些深入异族之土的侯国,比如周族人最熟悉的老牛坡的崇侯之 国o这是蛮荒上古时代的技术条件决定的:人口很少,交通通信不发达, 很难用官僚制的地方层级政府管理远方,只能采用武装殖民、世袭统 治的方式,也就是封邦建国的所谓“封建制”。

灭商后不久,周武王就已经分封了一些兄弟到东方建国,如负责 监控殷都的“三监”管叔、蔡叔和霍叔,管叔的封国在今郑州市(管 城区),蔡叔和霍叔的封国不详,但应该也距离殷商核心区不远。

《史记》还记载:式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 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但这似乎不太符合当时的局势,因 为牧野灭殷之后,周人的势力还没有延伸到山东等东夷地区。不过, 另一方面,武王完全有可能对重要的家属成员进行分封,这是部落 社会“战利品分配”习俗的遗风,有其合理性。有学者注意到,鲁 国和燕国最初的封地都在河南,鲁国在鲁山地区,燕国在哪城地区。 看来,这是武王灭商之初能够控制的范围。24

但武王在灭商后一年多就去世了,他规划的很多分封事业还没来 得及实施,然后便是“三监之乱”和周公再度征服东方。因而,册封 诸侯的活动在周公主政时期才真正大规模铺开。

这就是西周初年的“大分封”,周人称之为“封建”:“建”是建 立国家;“封”字的来历有些曲折,它的本意是人工筑起土堆,但当 时尚属草昧时代,诸侯国之间并没有明晰完整的疆界,只是在交通要 道筑起一座大土堆代表国界,所以“封”就是给诸侯划定统治疆域。

《左传o僖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候,一位名叫富辰的王室大 臣劝谏周襄王说: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是“封建” 一词最早的出处,封邦建国之意。武王册封过的管叔绝 嗣,蔡叔和霍叔的后人被周公改封到了别处:蔡国在豫南,霍国在晋南。 而之前被封到河南的鲁国和燕国,周公又重新规划了它们的位置。

周公分封亲属的规模很大,春秋时人曾归纳说,文王的儿子辈(周 公的兄弟们)建立的封国多达十六个:“管、蔡、邮、霍、鲁、卫、毛、 聃、部、雍、曹、滕、毕、原、部、旬b,文之昭也。”其中当然也包 括周公自己的鲁国。但要注意,这里面的管国是武王而不是周公分封 的,而且存在时间很短。之后,武王的儿子建立的封国有四个:“邪、 晋、应、韩,武之穆也”;周公的儿子建立的封国有六个(鲁国之外): “凡、蒋、邢、茅、昨、祭,周公之胤也。≈ot;(《左传o僖公二十四年》)

但上述还不够全面,那些与王室同宗但亲缘关系稍远一些的封国 没有被列入,比如召公爽的燕国,以及文王伯父仲雍后人的虞国、文 王弟弟家族的虢国等。

除了这些周族的姬姓封国,和周人有传统盟友关系的姜姓族(羌 人)也被分封到了东方,如山东有齐国和纪国,河南有吕国和许国。 另一个和周族有联姻关系的西土部族姑姓戎人,也被分封到了河南地 区,建立了姑姓的南燕国,只是在后来的史书中,它有时会被人混淆 为召公的姬姓燕国。

至于东方原有的、对周朝比较恭顺的土著部族,周朝也会承认他 们的诸侯身份,比如河南地区姒姓的陈国,据说是舜帝的后人,在周 武王崛起的时候投靠了周——武王灭商的军队里的将领陈本可能就来 自陈族。此外,武王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陈族的族长。

周公分封的姬姓诸侯国里,有些会掺杂一些被拆分的商族人:上 述卫康叔获“殷民七族”;周公自己的鲁国则有“殷民六族”,其部族 名称也和手工业有关;燕国都城的贵族墓地分为周人墓区和商人墓区, 显然也有被拆分定居于此的商人。

被分封的各姬姓和姜姓侯国皆设立在新征服的东方地区。因为这 些诸侯国要统治原有的土著部落,所以周公特别强调要尊重他们的风 俗和习惯法:分封周封到卫国,周公叮嘱“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大 原则用周人的,习俗用商人的);分封武王的幼子周虞到晋国(封地 在晋南的今翼城一带),在周人的传说中,这是夏朝的疆域,当时这 里的主要居民是戎人——周公告诫周虞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大 原则用戎人的,习俗用夏朝的)。

周公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