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689节(3 / 4)

命啊!唐军杀来了,快来相救……”

然而任由他们怎样的悲呼哀号,江面上那些舰船还是越行越远,一些守军将士见状,便直接跃入了江中,向着舰船驶离的方向便快速游去。

然而眼下仍是冬末初春的潮寒时节,这会儿又是气温骤降的傍晚时分,一众败卒胆气已失、血气更竭,哪怕水性再好,一旦跃入寒凉的江水之中,还是会快速的失温,不多久便被冻得手脚抽搐,而后便不受控制的沉没江中。

至于那些舰船因为接到命令要快速远离江边,切勿被唐军欺近夺船,军令所驱再加上也担心自身的安危,自然不会停下来等待那些拼命想要游上船来的军士,仍是态度坚决的往江中而去。

与此同时,入城的唐军也已经完成了对城内的肃清,并且分出一队人马往城南水门而来。上万民军众拥挤在城南这狭小的空间内,就连探出水面的用竹木打造的码头栈桥都被踩踏的咯吱作响,眼见很快便有可能断裂到江中去。

唐军将士渴望军功,一路向此杀来,那些聚集在此的败军军士们初时还挥舞着武器稍作抵挡,但见到冲杀来的唐军越来越多,顿时也变得惊惧有加,江面上原本应该入前来接应他们的舟船也都纷纷撤离,越发让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

“愿降、某等愿降,乞请将军饶命、饶命啊……”

眼见逃生无望,为了活命便陆续有军士抛下手中的武器,拜伏在地向着唐军哀告乞降,而后方人群由于太过密集拥挤,甚至就连伏地乞降都做不到,只能声嘶力竭的吼叫着乞求饶命。

此时唐军主将史宁也在亲兵拱卫下进入了钱塘城,萧摩诃这个降将因为之前在战场上英勇的表现,加上原本还曾经是此城城主,因此便也获准跟随在主将身后一起入城。

城中战斗已经结束,各处骚乱也已经平息下来,从城南传来的哀号乞求声就变得尤为刺耳。

萧摩诃新经家人生离死别的丧乱,心情仍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可是在听到诸军士们的哀鸣声后,还是不由得心生恻隐。

尤其想到当中可能还有不少昔日曾经并肩作战、情义深厚的袍泽,他便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在了史宁的面前,口中沉声说道:“此间群卒之前顽抗王师、诚然罪大,然此群徒不过流矢而已,性难自主、受制于人,侯安都等权徒欲将射往何处,群徒便往,虽有罪行,实无贼心。恳请将军体恤,普赐仁义,活此群徒!”

史宁听到萧摩诃为那些败军求情,略作沉吟后便回答道:“王师南来之前,已有檄文传告三吴士民,此行只为诛除奸恶、无虐苍生。唯尔愚众无视王道正音,偏听奸徒邪论,遂惹此祸,纵然尽死此处,亦咎由自取。

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吾主司天执宪、亦同此德,今且赐此群徒一线生机,萧某归义杀敌、的确有功,今既为此群徒求饶乞活,便且由你前往招降,一鼓之后若此群徒仍未归附,一并杀之!”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萧摩诃听到这话后忙不迭叩首谢恩,而后便带着几名军士直往城南水门码头而去。

此时的码头上嘈杂纷乱,靠近唐军一侧不断有徒卒弃械请降,而靠近水面一边则不断有人跳水跃入江中,尽管绝大多数都被寒冷的江水所淹没,但当此生死危难之际,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保持冷静了。

萧摩诃来到此间后,顿时便引起了这些军众的关注,许多人纷纷开口求救。萧摩诃举起两手,示意众人噤声,旋即便大声呼喊道:“钱塘城破,非尔徒之罪。陈侯之徒悖天逆命,本应遭受天罚,败亡必然!某等群徒因受蛊惑,甘心沦为此诸奸贼爪牙,今遭抛弃亦是罪有应得。

唯唐皇至尊恤爱士民,大唐王师仁义宽大,仍肯招纳败亡之众、赐活尔徒。尔等若欲得活,便应痛改前非、速速弃械投降,恭谢王师活命之恩。听我号令,速速弃械,列队入城!”

此时码头上众人早已经是斗志泯灭、只求活命,闻听萧摩诃此言,哪还不立即聪明。因此便都纷纷丢下手中的武器,然后排列成单人长队往对面唐军让出的道路再走回城中。

也有军卒心存迟疑,想要获得更多保证,于是便向着萧摩诃喊话问道:“萧城主此言当真?唐军果然不会加害某等?”

“王师此来为诛陈侯贼徒,尔等丘八若弃贼性,还有什么值得大唐劳师远征的前来加害?不要废话,速行速行!”

萧摩诃扶刀站在通道一侧,没好气的怒声回答道。

虽然其人语气有些不善,但那些军卒们听了后却越发的放心,加快步伐往城内行去,并有一些彻底对侯安都死心了的将校好心提醒道:“眼下天色已晚,萧城主需提醒王师大将,须得提防入夜后侯贼恃其水路便利、遣卒再来袭取钱塘城!某等群徒既然投降,便绝不会再生反复之念,唯祈大唐王师早日攻破侯贼所部,使某等乡徒得以早日还乡!”

萧摩诃一时间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受此提醒之后顿时便也醒悟过来,眼见降人们已经在井然有序的入城,他又连忙转回史宁面前,凭着自己对此城防设施的了解提出几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