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再看一遍,就能选出一甲和二甲头名了。
剩下的二甲和三甲,基本都是由考官们商量着排序。
不过今年不同,殿试挪到了下午。
考了一下午,天都快黑了,哪里还有时间批改考卷?除非考官们连夜阅卷,但他们连夜,皇帝又不会熬夜干这个。
所以众人都做好了明天出成绩的准备。
应该这么说,已经做好了明天下午出成绩的准备。
宫中侍从引着考生们前往一处宫殿:
“诸位暂且在宫中休息一夜,等殿试结果出来后再出宫。”
有考生为人谨慎,想得多一些。猜测可能是怕结果出来前,他们在外头遇到意外,不如留在宫内安全。
朝中偶尔也有开个持续几天的超级大朝会的情况存在,所以在前宫区域给百官预留了留宿的宫室。
本次进入殿试的贡生只有几十名,远不如百官数量多,完全能住得下。
侍从一边引路一边介绍:
“诸位就住在文华宫,文华宫中设有藏书阁。若是觉得闷了,可以去藏书阁借阅书籍。”
“隔壁是武英宫,一般是武将们留宿的宫室。那里设置了小型的校场,如今无人居住,想习武也可以去那边。”
别的宫室他们就没有介绍了,显然只有这两个宫室是可以随意走动的。前宫的禁区不如后宫多,但作为外来者,大家也不至于傻到在皇宫里头乱逛。
考生们很快在侍者的引导下分好了暂住的宿舍,居住条件不算特别好,毕竟是用来临时住一住的,多的时候一间要挤好几人。
百官能挤,他们学子有什么挤不得的?何况学子人少,还不至于要多人挤一间。
宫中提供了换洗衣裳。
众人写试卷出了一身的汗,没有条件沐浴,只能打水擦拭了一下,换上干净清爽的衣衫。
不过直接就歇下的人不多。
大家都对宫中藏书感兴趣,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很快就三两结伴进入了藏书阁,挑选书籍进行借阅。
借书处的宫侍说这里的并非孤本,都是印刷的副本。但依旧希望诸位查阅时小心一些,爱惜书本。如有不慎损毁,需要照价赔偿。
没人会在宫里做小动作坑别人。
所以大家全都相安无事地借了自己想看的书,离别人的书远远的,怕碰坏了让侍者以为自己是故意陷害的。
可能是受到考卷的影响,大半考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借阅史书,其中想借阅和考题相关的那份史书者数量多些。原本还担心书不够,过去一找才发现,史书区域的书架上每本书都放了许多份。
那就不用争抢了,每人拿一本即可。
一人对数字敏感些,扫了一眼就能数出有多少本。他很快“咦”了一声,但犹豫着要不要出声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说有说的好处,不说有不说的考量。
书本数量恰好和考生人数一致。
同行的考生追问道:
“怎么了?”
那人纠结了一下,实话实说:
“史书应该是陛下故意留在这里供我等借阅的,数量和考生人数分毫不差。”
既然说了,他便决定出去和所有人分享这个发现。但更深层次的分析他没说,担心坏了陛下的安排。
考生们都挺听劝的,闻言立刻都去借了一本史书,回去翻看和试题有关的那一段历史记录。
哪怕其中有些人早就看过了,也并不介意再去研究一遍。很多细节他们不一定记得清楚,当初看的时候也没刻意去记,或许存在偏差。
秦政收到了侍者传来的消息。
他对考生们的表现尚算满意:
“分享消息的那个,分寸拿捏得不错。”
既展现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团队意识,又很有分寸的没有贸然进行长篇分析,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考生们。
他很聪明,可以猜透设局者的意图。
秦政确实是故意留下史书给他们看的,而留下史书的目的,则和第二日的加试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