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36章(2 / 2)

道:

“奴听闻汝南王如今还在封地,似乎并不在京中?”

所以京中的争端应该牵连不到他头上才对,他为何要拉拢秦王一起抗击皇后呢?

这个问题他确实不懂,但并不是为了自己询问的。他只是一介小小的侍官,问东问西会惹人厌烦,也显得插手太多。

不过如今他得帮楚王妃多打探一些内幕消息,所以这问题实则是替王妃问的。问清楚了,他才好转述给王妃殿下。

扶苏耐心地解答道:

“当初先帝病重时预备下诏书令汝南王与太后的父亲杨骏一起辅佐今上,但杨太傅势大,先帝还未驾崩他便公然借阅本该封存的遗诏。”

“后来勒令他归还诏书,太傅也不肯。先帝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准许了叫太傅独自做辅政大臣。”

“先帝驾崩之后,汝南王自然担忧太傅会对自己下手,这才仓皇逃回封地。但太傅如何能甘心如此?有机会必会归朝复仇。”

侍官恍然大悟。

他们楚王是奉皇后密诏进京伐杨的,未可知其他诸侯王是否也接到了密诏。

事实也确实如此,汝南王同样接到了密诏。可因为是密诏,楚国众人并不清楚汝南王也进京了。

要不是楚王出发之前还清点了将士随行,只怕楚国国内的大家都得被隐瞒过去,还以为楚王依旧在封地中呢。

如今,侍官被扶苏点醒,一下子意识到皇后并不只召了楚王一人。

众人皆知杨氏一族过于嚣张,先帝在位时就排除异己。仗着先帝晚年荒废政务,公然搞结党营私。

明朝有个传为佳话的“三杨”,说的是三位杨姓的四朝老臣兢兢业业为大明奉献,将国家治理得很是不错。

晋朝也有个“三杨”,却是骂名。说的是太后娘家三位长辈联手在朝廷上搅弄风云,打压旁人。

所以皇后一跑来求助,满腔报国心的楚王就二话不说地出发了。

众人早就看不惯杨氏乱国,如今杨氏手里没有什么兵权,正该趁机剪除。否则等他们再发展一段时间,开始插手军部,那可就不好对付了。

只是楚王没多想,不代表其他人也这么单纯。

楚王是去帮陛下肃清朝野的,汝南王是去干什么的?

秦政点了点汝南国的位置:

“汝南国位于都城洛阳的南部,距离关中也不远。”

都说八王之乱是贾南风一手策划的。

第二阶段打红眼了先不说。

第一阶段肃清朝野这一部分,确实不冤枉她。贾南风挑选的两个入京人选都不是乱挑的,她可不是看谁离得近,于是就近找的帮手。

她选的一个楚王,是个好用的工具人。人傻好骗,热血爱国的小愤青,非常适合用完就丢,收拾起来毫无难度。

另一个老狐狸汝南王虽然不好骗,可他不仅和自己的敌人杨家有仇,还手握重兵会对自己形成威胁。

先把人骗来干掉杨氏,然后再骗楚王去杀了汝南王。最后干掉楚王,弄死秦王。

这些王死了,军权说是应该给子嗣继承。可这里头好几个年轻人呢,子嗣都是小孩子,小孩子如何能掌兵?

再说了,就算继承也该继承封国的军队。一州大军哪能随意托付出去,这里头操作空间可太多了。

所以这么一来,关中的兵权、荆州的兵权、豫州的兵权,全都成了她的囊中之物。司隶乃至周围两个繁华大州都落入贾南风掌控,才有她后面大展拳脚的机会。

否则她凭什么大权在握呢?

就靠她是皇后?

秦政感叹:

“实在是个能干的人。”

如果不是皇后就好了,不是皇后就可以招揽到麾下。

如今贾南风当上了皇后,她不会再甘心给别人打工的。她的目标是成为太后,自己执政,掌握所有权柄。

侍官听罢若有所思。

待到父子俩去休息了,他急匆匆去了王府禀报。

楚王妃听他的描述,越听越是心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