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果然已经到了衙门,他正在奇怪,今天当差的衙役比平时要少了一半。就听手下的人来说,众衙役有大案子向自己禀报,蔡京立刻召见了他们,从这些人的只言片语中很快了解到,这件案子居然又和自己的那胆大如斗的亲侄子扯上了关系。
这只不大不小的狐狸马上做出了判断,避嫌。
在大宋朝,主官和通判天生就是对头,甚至于在其些州府,做主的居然是通判,而不是知府或者知州。蔡京和刘铣自然也是水火不容,这次刘铣居然这么早就来到府中,显然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在这件棘手的案子中占据了主动。蔡京心中想到,自己一旦避嫌,势必会把这个把柄留给通判刘铣,想必刘铣这个对头必定不会放过这次打击自己的好机会。
不过,这样也好,既轻巧地推掉了这个棘手的暗自,又能称量一下小侄子在宋神宗心中的分量。根据以往的经验,自己这个亲侄子也不是一个易与之辈。依照他的尿性,刘铣这一次即使不被贬到死地,这个通判却有可能干不下去了。所以,避嫌才是上上之策。
接下来,蔡京依照程序,将这个案子转交给刘铣,不过,再次之前,蔡京还是让人将这个案子详细地抄录了两份,一份上传到政事堂,一份递交给的宋神宗。
他明着在继续处理开封府其他案子和事务,暗中一直派人盯着,关注者事态接下来的发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