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1节(2 / 3)

加入书签

恕刘瑾等人的圣旨。

刘健、李东阳、谢迁大失所望,上疏辞职,朱厚照批准了刘健、谢迁的辞职,留下了对“八虎”态度相对温和的李东阳。

另一方面,之前站在朝臣一方的司礼监太监王岳、范亨也被发配南京,当然了,在这种斗争中,肯定是不可能让他们活着离开的,几人在途中就被刘瑾派人逼迫自缢了,

然后“八虎”之首刘瑾取而代之,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开始了其弄权生涯。】

朱厚照:“……”

刚刚还说了自己的宦官并没有怎么样,打脸立刻就来了。

虽然陈曦还没怎么说刘瑾,但光那一条暗杀被贬的朝臣就足够让他看清楚此人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听话了。

【正德二年八月,朱厚照在紫禁城西面的太液池西南岸兴建豹房公廨,人们称之为豹房,搬入其中,称之为“新宅”,此后再未住过紫禁城。

据说豹房是专供朱厚照纵欲□□的场所,并不养豹。

不过朱厚照在豹房纵情声色,但并无迹象显示他放弃对朝政的控制,

甚至有人认为,豹房是朱厚照建立的政治中心及军事总部。

他的畜豹行猎,实为恢复明朝军力及帝王的勇武作风。

面对当时朝廷中文官们的反对,朱厚照决定绕考原有的行政体系,另在豹房设立唯己意是从的行政组织,以抑制文官。

当然我个人是觉得,朱厚照可能是有这个想法,但是娱乐还是一大目的的。】

【朱厚照这个时候主要是用宦官刘瑾及依附他的焦芳等人来牵制其他朝臣,改变弘治年间权在阁臣的局面。

除了焦芳以外,朱厚照还提拔不依附的杨廷和入阁,以相互平衡。

但当时的情况已经是“宦官所言,朝臣莫不顺从,请托公行”,

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朱厚照想要压倒阁臣,却没注意把宦官的势力又抬起来了,

刘瑾的权势不仅未受抑制,他还力图扫除自己弄权的最后一道障碍——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

【正德三年六月二十六日早朝结束之际,侍班御史发现五品以下的班次的御道上多了一卷匿名文书,上面赞颂李荣等人,批判刘瑾。

这刘瑾能忍吗?那肯定不能。这忍了还如何表现他的权威呢。

于是刘瑾将五品以下官员三百多人留在奉天门,跪在烈日下,试图查出文书作者,却一直没人招认,

期间李荣一度监跪,于心不忍,给百官送去冰、瓜等。

跪了一下午后,朱厚照传旨将这三百多名官员押到锦衣卫审问,其中有三人累死。

第二天,李东阳上书求情,朱厚照顺水推舟,释放所有官员。

第三天,与此同时,他针对匿名文书上的内容表示:

第四天,“你说贤明,我偏不用。你说不贤,我现在偏要用。”

第五天,于是罢免李荣等人,擢升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第六天,有观点认为,这份匿名文书本身就是刘瑾自导自演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排斥李荣。】

【身为皇帝这么任性?】嬴稷微微皱眉,【寡人当年都没有这么胡闹。】

【毕竟这爹是溺爱的那种,你想想都到了十几岁登基的时候还只是学过《论语》和《尚书》,这俩甚至都没有学完,这样宠出来的孩子……】武士彟摇了摇头。

【这在我们后人口中,就叫被惯坏了的熊孩子。】陈曦如此表示,【被溺爱长大的孩子,总有那么一种叛逆的心思,你说什么我才不听,我只听我觉得顺耳的。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就是有权利的熊孩子。

一个熊孩子造起来顶多让一个家庭破财消灾,折腾几个路人,

一个有权利的熊孩子造起来那就是家国不宁了。】

这话说的实在很有道理,也实在是因为朱厚照那句话实在是太有震慑力了。

一个皇帝,听不进谏言,偏要用奸臣,这一听就是很儿戏啊!

真要是一个乖孩子上去,还真做不出来这种事呢。

朱佑樘一阵头疼。

看来是不能溺爱这个太子了!

第二百三十九个老祖宗很骄傲

【刘瑾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后, 权势日益膨胀,所有奏章都被他带回私宅,交给侄女婿孙聪和投靠他的松江府已革生员张文冕处理,

既不与百官商议,也很少送交内阁拟旨。

而且他还很聪明, 知道如何让朱厚照把权利移交给自己,

他经常为朱厚照安排杂艺,待到朱厚照兴致渐高, 刘瑾便抱着各衙门的章奏,恭请朱厚照裁决。

这种把戏其实很常见,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

但是百试百灵。

试想一下, 一个普通人被打断了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尚且心情不快呢,更何况是朱厚照这样一个熊孩子?

刘瑾把朱厚照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