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喧宾夺主(1 / 2)
顾祝同对局势的判断确实非常准确。
四月底,在成立联合司令部的事情告吹之后,中德意就在北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初步达成协议,即谁出兵谁获益。
显然,这正是中国海军希望得到的结果,也是德意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前面已经提到,在亚速尔群岛海战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海军都遭到重创,丧失了与美国海军争夺制海权的能力。这样一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海军身上,让中国海军去夺回制海权。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在海军指挥权上寸步不让,那么只会有一个结果,即中国海军继续在太平洋上用兵,推迟在大西洋上发起进攻的时间,从而让两国的军队失去攻击美国本土的机会。
虽然这么做,对中队来说也没多大好处,毕竟中国也需要开辟新的战线,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但是从政治上讲,这肯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在战后的国际地位。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来说,却没有这样的选择。
只要中国不肯出兵,那么跨过大西洋攻打美国本土就是纸上谈兵,至少在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
更重要的是,中队在美国西海岸地区正大踏步前进。
也就是说,大西洋战线开打的时间越晚,对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越不利,只有尽快开辟这条战线,两国才能获益。
说得简单一点,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只能着眼于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
在此之前,必须把主导权交给中队。
五月初,冯承乾下令组建了第六舰队。而且任命顾祝同为第六舰队、以及加勒比海与拉丁美洲战区司令官。
事实上,这是顾祝同提出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当时田黛芳已是第四舰队、以及北大西洋战区司令官,顾祝同不想喧宾夺主,就只能另谋高就。
只是,第六舰队成立的时候,只是一个空架子。
当然。所谓的加勒比海与拉丁美洲战区司令部,也只是一个空架子。
虽然冯承乾已经决定。从第三舰队抽调三支战斗舰队派往大西洋,但是这三支战斗舰队肯定会首先编入第四舰队,在夺取了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击败了美国海军之后,才会正式组建第六舰队。
这样一来,在正常情况下,顾祝同是没有实权的。
说白了。作战行动都得由田黛芳负责。
只是,冯承乾故意留了一手。这就是,在宣布组建第六舰队之后,冯承乾还决定重新整编所有战区舰队,或者说是在原来的战区舰队的基础上,新成立四个方面舰队,即本土守备舰队、太平洋舰队、印度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本土守备舰队就是原来的第一舰队,太平洋舰队下设第三舰队、第五舰队与第七舰队,印度洋舰队下设第二舰队与第四舰队一部,大西洋舰队则下设第六舰队与第四舰队一部。这样一来。因为第四舰队在名义上被拆分成了两部分,所以大西洋舰队司令由第六舰队司令兼任,即顾祝同还是大西洋舰队司令,田黛芳就成了他下属。
显然,这番安排,就是要让顾祝同负责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
所幸的是,顾祝同要应付的是田黛芳,而不是卓宇凡。
要知道。卓宇凡当时已是第二舰队司令官,但是冯承乾没让他当上印度洋舰队司令,而是把这个位置留给了李向龙。而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则是鲁志刚。为此,卓宇凡还非常不服气。
田黛芳没有表示不满。主要是第四舰队并没有被拆分掉。
原因很简单,被编入印度洋舰队的,只是的编入了大西洋舰队。
更重要的是,这些战舰都由田黛芳直接指挥。
也就是说,除了得听命于顾祝同之外,田黛芳并没有什么损失。
相反,在冯承乾答应增派三支战斗舰队之后,第四舰队的实力反而得到增强,成了中国海军中规模最大的舰队。
要知道,第三舰队在缩减之后,只剩下了三支战斗舰队。
第四舰队原本就有一支战斗舰队,因此在增强后有四支战斗舰队,不管是舰艇数量、还是总吨位都超过了第三舰队。
此外,增派给第四舰队的三支战斗舰队里面,核心都是“白起”级舰队航母。
虽然总共只有七艘舰队航母,但是论战斗力的话,这三支战斗舰队肯定是中国海军中最强的。
这么安排,并不是冯承乾给了顾祝同特殊待遇。
主要就是,“白起”级舰队航母更适合在大西洋上作战。
年初的时候,也就是中队登陆美国本土西海岸之前,美国海军发生了一次恶性安全事故,即服役不久的“伦道夫”号航母在训练的时候遇到了暴风,结果开放式舰首被狂风掀翻,造成舰载机无法起飞。
如果在战斗中,这意味着“伦道夫”号彻底丧失了作战能力。
后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