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章 分歧(2 / 2)

加入书签

问题是,他的权力只在战术层面上。

虽然做为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有向战区舰队司令官提交作战计划的权力,也有权制订作战计划,但是要不要采纳,以及是否调整作战计划,都是战区舰队司令官的职权,且舰队司令官必须服从。

说白了,在总体作战方向上,依然由哈尔西决定。

显然,斯普鲁恩斯对哈尔西不会抱太大的希望。

战前,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的关系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斯普鲁恩斯能够得到尼米兹的重用,就与哈尔西有关。参战后,两人的私下关系也非常好,斯普鲁恩斯出任第二航母大队指挥官就是由哈尔西推荐的,而且随后哈尔西还推荐他来指挥舰队作战,让尼米兹把米切尔排在了后面。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根本就不是一种类型的将领。

最重要的是,两人的战略观念有很大的差别。

一直以来,斯普鲁恩斯都持在坚守防御的基础上,有计划的退却,把美军在战略空间上的优势发挥到极限,抵消中队在军力上的优势,从而让美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动员,在遭到不可挽回的失败之前,让战争潜力爆发出来,获得大逆转的机会,并且为取得最终的胜利打下基础。

战后,很多军事学家都支持斯普鲁恩斯。

在某些人看来,如果斯普鲁恩斯的战略主张占据了上风,那么美国就很有可能成为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利者。

只是,更多的人知道,斯普鲁恩斯的主张根本占不了上风。

道理也很简单,在政治与外交上,美国承受不了失败所产生的后果,甚至不能在战略上有半点软弱。

别忘了,日本已经战败,英国也摇摇欲坠,红俄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战略上,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优势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没有优势。在大西洋战场上,美英盟军的优势也非常有限,如果英国战败,那么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大洋上击败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为了确保英国不战败,美国就得保证红俄坚持下去,而让红俄坚持下去的主要办法就是解除其两线作战的困境。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什么漏洞可钻,即便没有大西洋的制海权,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能够倾尽全力攻打红俄。在中德战略分工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主要使命也是击败红俄,然后才是打击英国。这样一来,美国就只能增强施加在中国身上的压力,设法让中国把战略重点转向太平洋,减少在大陆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即减轻红俄受到的压力。

显然,斯普鲁恩斯的退缩战略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哈尔西与斯普鲁恩斯的观点恰好相反,不是说哈尔西对战略有更深的了解,也不是他懂得政治对战争产生的影响。要知道,哈尔西是美国海军众多上将中,最没有政治头脑与战略眼光的一个。

哈尔西崇尚进攻,而且把进攻看成是取得胜利的唯一手段。

结果就是,在他看来,任何退却都是不可容忍的,即便不能进攻,也要在前沿战线上拖住中队。

说白了,只有守住前沿战线,美军才能在缓过气来之后发起进攻。

不可否认,私人关系取代不了最根本的矛盾。

自珊瑚海大海战开始,哈尔西就始终强调进攻,要求舰队尽一切可能打击对手,甚至不惜承担风险。斯普鲁恩斯不是不想进攻,只是更加理智,知道在整体实力不如对手时发起进攻与自杀没有区别。或者说,斯普鲁恩斯更有耐心,会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而等待,哈尔西却严重缺乏耐心。

这些分歧,最终使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分道扬镳。

在一九四二年初,在美国总统强调了守住所罗门群岛的重要性之后,哈尔西的主张占了上风,斯普鲁恩斯也就不得不服从指挥,在他认为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率领舰队去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