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战机(1 / 2)
做为帝国海军的缔造者,冯承乾却不大清楚帝国海军的近况。
返回帝国海军之后,冯承乾提出对服役超过十年的战舰进行全面改造。虽然他的建议没有得到全部采纳,最终只决定对一九零零年之前建造的战舰进行全面改造,在一九零零年到一九零四年间建造的战舰只进行部分改造,但是对帝国海军来说,这仍然是自冯承乾时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工程。
到一九一四年六月底,已经完成改造的主力舰只有四艘,即只进行部分改造的四艘“拿骚”级战列舰。此外,“皇太子”号、“威廉大帝”号、“威廉皇储”号、“卡尔亲王”号与“奥古斯塔皇后”号等四艘战列舰正在改造,“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即将完成改造。需要接受改造的还有“赫尔戈兰”号、“东弗雷世兰”号、“图格林根”号、“奥腾堡”号战列舰与“毛奇”号战列巡洋舰。虽然五艘“德皇”级也列入了改造清单,但是改造项目在大战爆发前取消,以免耽搁舰队作战。
此时,帝国海军可以用于作战的主力舰并不多。
除掉正在改造、以及完成改造但是没有归队的战舰,仅有五艘“德皇”级战列舰与四艘“国王”级战列舰,以及“毛奇”号与“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主力战舰总共也就只有十一艘。
显然,局势并不乐观。
要知道,就算不把地中海舰队算上,英国的本土舰队也有近二十艘主力舰,而且以新式战舰为主。
只是,冯承乾没有放弃。
即便没有希佩尔海军中将提醒,冯承乾也知道,开战之初是帝国海军获得胜利,并且压制住英国皇家海军的最佳时机。
关键就是,如何凑组出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
首先就得调整改造计划,比如让两艘“赫尔戈兰”级与两艘“图格林根”级战列舰返回舰队,加快正在进行的改造工作。如果能够在两个月之内,让正在改造的四艘“拿骚”级战列舰与五艘前拿骚级战列舰归队,以及让“冯-德-坦恩”号完成改造,那么帝国海军就能凑出一支拥有十三艘战列舰,三艘战列巡洋舰与五艘前拿骚级战列舰的主力舰队,也就有能力挑战英国皇家海军。
其次得加快在建战舰的工程进度。
此时,正在船台上建造的战舰中,有四艘“拜仁”级战列舰,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与一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在这八艘战舰中,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舰最接近完工。
显然,帝国的造舰工程与冯承乾的规划并不完全一致。
在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的时候,冯承乾一直反对建造战列巡洋舰。虽然他批准了“布吕歇尔”号、“冯-德-坦恩”号与两艘“毛奇”级的建造方案,但是战列巡洋舰的优先级别一直在战列舰之下,即在满足了战列舰的建造需求之后,再考虑战列巡洋舰,而不是把战列巡洋舰当成战列舰的替代品。
冯承乾这么做,有极为充足的理由。
严格说来,战列巡洋舰是英国制海思想下的独特产物,只适合英国的海权观,其他国家都用不上。别的不说,在英国大肆建造战列巡洋舰的时候,除了帝国海军本着你有我也有的思想建造了几艘之外,没有一个国家、哪怕是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德的美国也没有跟着建造这种昂贵的战舰。
对帝国海军来说,与其建造战列巡洋舰,还不如建造速度更快的高速巡洋舰。
冯承乾离开海军部之前,就制订了建造高速巡洋舰的计划。按照他的规划,这种专门用于远洋破交作战的巡洋舰,必须具备一万海里以上的续航力,采用煤油混烧锅炉,最高航速超过三十五节,配备二百毫米主炮,自持力在一百二十天以上,且能在偏僻的港口内进行基本维护。
显然,这种战舰是针对帝国海权观而设计的。
按照冯承乾的设想,高速巡洋舰拥有比战列巡洋舰更快的速度,因此在与敌人的战列巡洋舰遭遇时,能够迅速逃脱,其火力与装甲巡洋舰相当,因此在遭遇敌人的装甲巡洋舰时能够从容应对。
提尔皮茨出任海军战争大臣后,延续了冯承乾的发展道路。
两年前,“柏林”号快速巡洋舰正式动工建造。到大战爆发前,这艘满载排水量高达一万八千吨、配备了三座三联装五十二倍径二百毫米主炮、设计最高航速达到三十六点五节的大型战舰已经完成了比分之九十的船台建造工作,预计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建成、在年底正式服役。
可惜的是,提尔皮茨也只做了这么多。
当初,冯承乾规划在一九一五年底之前建造八艘快速巡洋舰,组成四支破交舰队,而实际建造的也就只有“柏林”号。
这也不能全怪提尔皮茨,冯承乾也有责任。
在规划的时候,冯承乾严重低估了快速巡洋舰的建造成本,认为这种介于装甲巡洋舰与战列巡洋舰之间的战舰不会过于昂贵。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柏林”号的建造价格相当于同期建造的“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百分之七十,而除了速度更快之外,“柏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