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县城摆摊的事情在深城自然也是可以,但是,他们身后没有大厂支持很难搞到大生意,索性三人都是有耐心的。
天天照顾着家里和孩子们。
一直到半年后,白景堂苏忠国和李保军三人的工厂修建完毕,她们三人才算有了正事干。
“我以前学的就是会计,财务这方面我能胜任。”白景堂的妻子也是香城小有家底出生,自然打小就接受教育,要不是她跟着白景堂回来,她在香城都有着自己的工作。
李桂香和林秋娟就有些迷茫,毕竟她们可没金灵秀的能力。
二人的迷茫被大家伙看在眼里,苏忠国道:“那桂香你和弟妹就先学习,咱们厂刚刚起步,一切都在学习中,等你们学好后,咱们再开始投入工作。”
大家都在进步,他也不想自己媳妇和弟妹落后,想来保军也同样想法。
“没错,秋娟,你对哪方面感兴趣?”这不,李保军就问起自己媳妇来。
林秋娟想了好一会,最后她道:“我都行,反正要学,那就都学上一学。”
李桂香也同样想法。
于是除了金灵秀外,二人整天在厂里忙活着,虽辛苦,但踏实。
家里的孩子们自然是顾不上了,这不,家有老人的好处就体现出来。
李父李母来到这陌生的城市本就有些迷茫,现在有事给他们干,他们自然乐意的很。
五个孩子就全都交给了他们。
虽然白景堂的大儿子十三了,可他还是个学生,在老人眼里,他也是个孩子。
哦,忘说了,苏忠国他们借着白景堂的人脉搞了个电器加工厂。
每人投了五万。
这个钱苏忠国很轻易拿出来,李保军有些勉强,当然,不是他没有,而是他没把东西换成钱。
苏忠国帮他出了些,凑够了五万。
这年头,万元户都难得,更别提五万元了。
三人加一起就是十五万,搞个电器厂也是很轻松、。
他们没搞太复杂的东西,比如收录音机,电风扇,黑白电视。
他们不是做科技研发,做的是成品组装。
就是说,用各处买来的零件自行组装成为成品,然后再标上自己的品牌拿到市场上去卖。
三种产品中,只有黑白电视机的造价高,但也没办法,其中核心科技他们无法搞到手。
现在多数技术用的还是日国那边的,那边是不会把核心技术卖出的,只能从他们那边进口零件。
这些个事苏忠国和李保军自然帮不上忙,由白景堂出面跟香城那边交涉,这不,最终搞来了不少的零部件。
除了这些后,大多数的东西国内就有,成本低,质量高,大大的减小了他们的成本,别人一台电视机还在卖千儿八百的时候,他们能把一台黑白电视机成本搞到两三百左右。
卖个四五成不成问题。
翻倍的利润,除去一些开支,光电视机他们就能挣到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纯利润。
手表,电风扇就更简单了,当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技术,而是这年头需要的技术不高,算不上什么核心技术,想买很简单。
这不,他们厂就有电风扇和手表的两条技术生产线。
不求人,但高工资是少不了的。
又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仓库中囤积下来不少的货,三人开始往外跑了。
一年的发展,内陆的市场也慢慢被唤醒。
他们这样的电器厂在深城也开始增中,他们算不了什么龙头,大企业,但他们有着别人没有的门路,那就是基层人脉。
不需要对接供销社,他们直接跟个人对接,量虽小,但跑的快。
李保国和李保民二人是最先知道这事的。
接着就是陈阳,黑爷。
二人因为苏忠国在深城的人脉,慢慢由黑变白。
手里捏着不少条销售渠道。
以罗汉县为辐射点,周边几十个镇都有他们的人销售。
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件事,那就是李家村,李家村因为苏忠国给的红利,已经对生意一道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
现在,村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外做着顾衣生意。
不是他们不做别的,而是他们只有成衣门路,还是靠着他们村以前的村长儿子。
这么安全的路,他们自不会再去寻门道。
这些人,就成了李保国和李保民两兄弟的帮手。
半点不落陈阳和黑爷。
三股势力,旗鼓相当。
加上苏忠国时不时偏移点资源,二人有些方面还强过陈阳和黑爷。
扯远了。
货都准备好,那就开启销货。
苏忠国第一时间给李保国兄弟二人去了电话,让他们带着陈阳和黑爷来深城。
现在不比以前,现在苏忠国的目光长远的很,半点不怕他们过来迷了眼。
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