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531节(2 / 3)

筏子比较简便,但不等于船只不好。

现在有了车船,就解决了动力问题,车船的出现,在陇右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车船已经往返过三趟,这条路线轻车熟路,在轰隆隆的波浪翻滚中,船队离开了灵武县,向南方驶去。

次日上午,船队在一座宽阔的大峡谷中航行,李邺负手站在站在甲板上,望着两岸陡峭高耸的山体岩壁,黑黝黝的山体岩壁上长满了粗大的藤蔓,俨如无数条巨蛇缠绕在一起,这里不知几千年几万人没有人类涉足了。

这时,清羽拿一件斗篷出来,披上丈夫身上。

“我不冷,你来披上!”

李邺将斗篷给清羽披上,将她裹起来,搂着她的肩头指着山壁笑道:“你看那藤蔓,像不像无数大蛇缠绕在一起!”

清羽点点头,“真的很像,我们庐山也有这样的千尺悬崖,师父可以凌空跃下去,那些采药人都说师父是仙人,实际上师父是踩踏着山壁而行,武艺出神入化。”

李邺想到从前裴旻也是踩踏着城砖上城下城,都是一脉相承的武艺,自己在这方面就弱得多。

“那你跟随师父十几年,有没有学到凌风下山?”

“我这人又懒又馋,师父的医术没学到,武艺也没学会,种菜干活也是师姐们抢着做,我就到处玩,喂喂松鼠,喂喂小鹿,照顾受伤的小鸟,啥都不会,夫君是不是很失望?”清羽歪着头,笑嘻嘻望着李邺道。

李邺把她搂紧笑道:“会生孩子就行!”

这时,一阵寒风吹来,清羽打了个寒战。

李邺连忙道:“有点冷了,我们进船舱。”

他扶清羽进了船舱。

五天后,船队抵达了金城县。

第859章 涨价事件

一转眼到了十二下旬月,连续两场暴风雪袭来,整个河陇和朔方都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黄河接了冰,大雪封路,邮路阻断,陇右和长安也暂时失去了联系。

可以说,这段时间是陇右家家户户关门生活的日子。

朔方的难民营在经过艰辛和充分的准备后,也安然进入了冬季,没有发生冻饿而死的惨剧。

大部分官员都从朔方回来了,步入正轨后,不需要那么多官员,最后只留下一百七十名官员和一万士兵,就能照顾好一百五十万难民。

这天上午,李邺和往常一样来到东市,虽然城外白雪皑皑,大雪封路,但城内却依旧热气腾腾,充满了生活气息。

临近新年,李邺最关心的当然是米价,米价是一切物价的基础,只要米价一涨,除了工钱不涨,其他什么都跟着疯涨。

他昨天晚饭时听管家婆说,金城县粮价涨了,这件事他便放在了心上。

从去年开始,金城县的米价就维持在斗米三十文到四十文之间,当然这个米不是指大米而是粟米,去壳的面粉也是这个价,如果是麦子会便宜一些。

李邺倒不是今天突然来兴致要看物价,而是他前两天收到独孤明的鹰信,就一句话,‘长安米贵,斗米三百文。’

长安的米价一直在五六十文左右,到年底一下子涨了五六倍,说明关中又发生粮食危机了。

关中因为耕地少,人口多,又是都城所在,所以粮食全靠外面输送,运输畅通就会有盛世,比如开元盛世,就是因为漕运畅通,大量极为廉价的江南粮食物资运到长安,使长安空前繁荣,所以被称为开元盛世。

可一旦运输不畅,交通阻断,长安就会发生饥荒,比如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严重阻碍运输,长安动不动就爆发饥荒,粮价涨到斗米千钱。

许叔冀的投降引发了严重后果,史思明的大军势如破竹,杀到了江淮,紧接着唐军内部发生内讧,江淮都统刘展叛乱,自立为王,他虽然没有投降史思明,但整个淮河以北,徐州以西全部沦陷。

江淮外运粮食锐减七成,本来要运给长安三百万石粮食,最后只运送了一百万石,长安乃至关中怎么可能不爆发粮荒。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李邺特别关注金城县的粮食波动,肯定会受影响,关中卖粮有利可图,粮商一定会囤积粮食等机会卖到关中去,一旦粮商屯粮,市场上粮食供应减少,陇右的粮价就会上涨。

进了东市,李邺直接来到去年他问价那家小粮铺,还是那个中年店主,一脸老实模样,他一眼认出走进店门的李邺,顿时腿都软了,“殿殿下!”他正要跪下,亲兵一把抄住他的胳膊,不让他下跪,李邺摆摆手笑道:“你不用害怕,我就是询问一下粮食,你就实话实说,我又不会为难你。”

店主连连点头,“小人明白了!”

李邺看了一眼店里的粮食,笑道:“怎么还和去年一样,品种不多。”

店主苦笑道:“小人一直就是小本经营,只卖几样最重要的粮食,其他品种小店没有那么雄厚的本钱。”

李邺抓了一把黄灿灿的粟米,牌子写着斗米七十文,果然涨价了。

“什么时候涨价的?”李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