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大军在三天后抵达唐州比阳县一带,李邺下令大军就地休息,士兵刚坐下休息,便有斥候疾速奔来,单膝跪下禀报,“启禀节度使,三十里外发现敌军主力!”
这个情报来得很突然,李邺当即命令全军集结,停止休息,他打开地图细看,这一带属于丘陵地带,前面就是比阳岗,是一座横亘约百里的长条型山岗,当地人又叫青龙岗。
比阳岗中间有一道三里长的峡谷,官道就从峡谷穿过去,比阳水也从峡谷内穿流而过,李邺指地图上的峡谷问斥候道:“这座峡谷有多宽,是否可以埋伏?”
斥候摇摇头道:“启禀节度使,峡谷宽有两里,两边山岗地势很陡,都是岩石,没有树木掩护,埋伏军队不太现实。”
李邺点了点头,回头对裴琇道:“裴将军!”
“卑职在!”裴琇连忙上前抱拳道。
李邺指地图道:“南面三十里外也有一道山谷,那边也有一条官道,你和南霁云将军率一万骑兵从南面山谷穿过去,突袭敌军后军,不要勉强,不行就后撤!”
裴琇和南霁云一起躬身道:“遵令!”
裴琇和南霁云带着一万骑兵向南疾奔而去。
李邺又令道:“许宗然将军!”
许宗然就是当年的黑矛,他是重甲步兵都统,在江汉军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裴琇和李抱真。
许宗然上前行礼,“卑职在!”
“我准备重甲步兵出击,让兄弟们披挂盔甲!”
“遵令!”
两千重甲步兵在两千士兵的帮助下,纷纷披挂上了重甲,大军继续向东前行,走了数里,便来到了比阳岗前。
李邺下令在谷口排下阵型,前面是刀盾军,三千士兵手执大盾和横刀,排列成两里宽的阵型,正好将山谷口排满。
之所以排下刀盾军,主要是为了吸引敌军骑兵的进攻。
但李邺却使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三千刀盾军士兵每人都携带军弩,他们实际上是弩军。
刀盾军的背后便是两千重甲步兵,他们才是主力,被前面的盾牌隐藏起来,在重甲步兵的背后是两千投矛手。
七千大军部署就绪,李邺又命令六千军队从两侧上了山岗,准备伏击翻山而来的敌军。
从东面杀来的三万燕军也同样发现唐军主力,主将武令瑜下令放慢速度,他原本是打算率军偷袭南阳,没想到竟然在唐州遭遇唐军主力,这着实让武令瑜深感意外。
他唯恐前方有唐军埋伏,便探子前去打探,片刻探子回来禀报,“启禀将军,前面山谷很宽,两边山岩陡峭,没有树木,也没法埋伏,卑职已探查唐军在南面谷口排下了阵型,最前面是刀盾军。”
武令瑜也是提前了发现了唐军主力,知道唐军来不及埋伏部署,他想了想,对大将何冲和蒋华二人令道:“何将军率三千人从北面上山,蒋将军同样率三千从南面上山,你们皆占领山顶,若双方激战,可向唐军放箭!”
“遵令!”
两人各自率领三千人从山谷两侧上山,武令瑜当即令道:“大军向山谷内推进!”
第614章 先下一城
武令瑜得到了前军禀报,唐军最前面是刀盾军,显然是用来应对自己的弓弩手,武令瑜冷笑一声,喝令道:“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出击,冲垮唐军!”
“呜——”
号角吹响,一万骑兵率先杀出。
燕军发动了猛烈地进攻,他们举刀怒吼着,挟带着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冲进了山谷内,五千名骑兵策动战马在前面疾奔,后面是步兵狂奔,挥舞着长矛和战刀,向数里外的唐军大阵铺天盖地杀去。
整个大军俨如汹涌的海水在山谷中奔腾。
相比燕军的激情迸放,唐军却冷静得如同一座大山,一动不动,每个士兵的眼睛都流露出了一种残酷的眼色,闪烁着一种俨如野兽般噬人的冷光。
李邺的脸庞坚毅得俨如花岗岩石雕成,看不出任何表情,当燕军骑兵冲至还有一里时,他冷冷地下达了命令。
“弓弩手准备!”
三千刀盾军瞬间变成了弩射手,战刀入鞘,盾牌背在身后,取下军弩和箭壶,迈步向前走二十步,士兵们迅速列成了三排,每排各一千人,排距两步。
第一排的弩射手半跪下来,用膝盖和臂膀拉弦上箭,调整望山,斜角向上,食指扣住了悬刀,呼吸渐渐地屏住,眼睛眯成了一线,一百五十步,这是他们第一轮打击的距离。
无论是突厥还是吐蕃,还是契丹、回纥乃至突骑施人和大食人,所有和唐军作战的敌军在谈起唐军时,最害怕的就是唐军的弓弩,唐军穿透力极强的弩箭,从来都是他们的噩梦。
因此,唐军的敌人都会千方百计避开唐军弩箭,他们或者用步兵高举盾牌冲锋在前,或者用精通骑术的骑兵发起第一轮攻击,甚至根本就不会主动进攻。
李邺也想到了这个可能,于是,弩手装扮成了刀盾军,这是骑兵最喜欢对阵的军种,刀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