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的瘸腿、矮小,出身卑微,又没有科班身份,朝廷无论如何也不会任命他为安西节度使。
李邺之所以没有反对兵部任命的三名官员,一是他找不到合适的人,二是这三人其实是兵部尚书独孤烈推荐的。
长史叫做谢缙,原任左监门卫司室参军,独孤烈原本就是左监门卫大将军,这位谢缙是他的机要秘书,天宝三年进士。
河中都督府司马名叫钟辉,天宝四年进士,原为千牛卫兵曹参军事,也是独孤烈的人。
而副都督叫独孤应,骁骑卫中郎将,听这个名字就和独孤家族有关系,一点没错,是独孤家族的五代家将,也就是从他高祖父开始,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他自己,五代人都是独孤家族的家将。
他们同时也是关陇贵族的根基,关陇贵族的根基是什么,部曲!也就是自己的军队,自从隋文帝在开皇六年取消部曲制后,部曲消失了,但跟姓家将还存在。
最有名是隋朝著名奸臣宇文化及,他的祖先可不是北周皇族宇文氏,而是宇文氏的奴隶,跟随主人姓。
这个独孤应其实也是一回事,他的高祖父就是独孤家的奴隶,有武艺有本事,独孤家族便高看他一眼,赐他主人姓,提升为家将,他的子孙后代都是独孤家将,但从祖父独孤森开始便不再是奴隶了,转为平民。
独孤森加入军队,不断立功升官,也娶妻生子,自立门户,到了独孤应的父亲独孤鸣这一辈,混得更不错,出任骁骑卫左将军。
但他们祖先的灵位都在独孤祠堂的偏堂内,所以独孤应骨子里依旧是独孤家的人。
当然,独孤烈并不是想趁机鸠占鹊巢,而是李邺已经是独孤家的准女婿,他身边没有人,作为老丈人,独孤烈当然要为李邺分忧。
第398章 重返碎叶
一般而言,唐朝的唐朝的六部尚书都是虚任,由外职高官兼任或者相国兼任,安思顺兼任工部尚书,杨国忠兼任户部尚书,韦见素兼任吏部尚书,陈希烈兼任礼部尚书,张均兼任刑部尚书,这些都只是头衔而已。
尤其是外官,和六部一点关系没有,哪怕安思顺进京,也绝不会跑去工部看望下属,他去都不会去。
各部的实权和日常事务是掌握在侍郎手中,但兵部情况特殊,光靠一个侍郎是控制不了大唐百万军队,所以兵部尚书独孤烈是实封,他虽然不管日常事务,但兵部的审批权在他手上。
到宋朝时,更是把兵部一拆为二,分成兵部和枢密院两个部门,唐朝还没有枢密院,天子李隆基独揽军权,但他实际上没有精力过问军队了,所以才把一部分军权给了兵部,让尚书和侍郎各掌部分军权,独孤烈的职权其实就相当于枢密使了。
也正是这个缘故,独孤烈才有权力暗助李邺,替他安置随军家属,替他安插心腹手下,给他准备大量骆驼和物资。
………
入夜,独孤应找了一个机会,对李邺道:“我们河中军将领奇缺,只有三名鹰扬郎将,鹰击郎将也缺了大半,都督有什么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