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在一起。
“李将军!”
李邺回头,竟然是嗣宁王李琳,李琳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所以今天也要参加大朝。
李邺连忙上前见礼,实际上,李邺前两天已经去拜访李琳,但只见到冷月先生,李琳到自己庄园巡视去了。
李琳笑道:“我听冷月说,前两天你来拜访过我,真的很抱歉,我到奉先县的庄园去了。”
“是因为云阳县事件,王爷才去庄园吗?”
李琳点点头,“今年整个关中的秋收形势都不乐观,云阳县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我也怕佃农闹事,所以去庄园减了一半的租子,安抚一下佃农。”
“王爷仁慈!”
“谈不上,遇灾嘛!东家总要承担一点,我觉得应该的,回头我再劝劝圣上,把皇庄的租子也减一减,其他各大家族也会跟着减。”
“是!减税减租是关键。”
李琳看了看两侧,又低声道:“你那件事是有人故意针对你,不仅是杨国忠,真正的推动者另有其人。”
“王爷能给我说说吗?”
李琳又继续道:“你没感觉是有人在故意大肆宣扬这件事,而且是往道德方面带,在道德层面上坏你的名声,这不是杨家推动的,杨家根基太浅,他们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李邺点点头,“王爷说得对,这件事若没有人故意推动,是不可能成为朝廷热点,那么是谁做的?”
李琳在李邺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张字,李邺顿时醒悟,“张均!”
李琳点点头,“还有他的两个兄弟,尤其是那位驸马,他是主要推动者!”
李邺默默点头,“多谢王爷告知!”
李琳拍拍他肩膀,“朝廷局势波谲云诡,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自己要当心!”
说完,李琳转身走了。
李邺当然知道张家为什么要构陷自己,根子还是出在祖父那里,祖父用那本谶书捏住了张均,使他不得不在关键时刻保持中立。
但祖父退仕,张家就要开始转向,这次配合杨国忠构陷自己,必然就是张家向杨国忠交的投名状了。
李邺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张家只是想对付自己,会不会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后针对的人是自己父亲呢?通过杀人事件来逼自己父亲辞职。
但让李邺想不通的是,张家对自己下手,难道他们不怕那本张均的谶书被抖出来吗?
第331章 朝会之争(二)
‘当!当!’清脆的云板声叩响,时间到了。
朝廷纷纷列成文武二队,文官以右相杨国忠为首,武官则以太子太保、右卫大将军元素为首。
官员们都是按照散官品阶来排列,这次大朝,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足有数百名官员。
李邺的散官是云麾将军,从三品,位于武将中间,武官中光云麾将军就有七八个,前面则是冠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等等各卫大将军。
一名侍卫在殿前高声喝喊,“时辰到,入殿!”
鼓乐声响起,官员们沿着两侧的龙尾道向高高的大殿走去。
龙尾道很高很长,曾发生过年老体衰的老臣爬上不去的情况。
两队数百名大臣鱼贯进入大殿,大殿上有明确的等阶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子,其中三品官阶且六十岁以上老臣还有座位。
大臣们都在低声议论今天的朝会,连宰相杨国忠脸上也有几分忧色,云阳事件其实已经结束了,除了李邺有滥杀无辜的问题,其他都已结案,但天子忽然又把它翻出来讨论,说明天子对这件事的处理并不满意。
杨国忠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几名手下官员都认为,估计是各地都开始有了群体事件的苗头,让天子开始担忧起来。
这时,侍卫高喊,“陛下驾到,太子殿下驾到!”
大殿内霎时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站起身,挺直了腰,先走来的是太子李亨,他当然也要参加朝会,他的位子在丹陛中部,天子的下面,百官的上方,与他储君的地位相符。
尽管天子李隆基想换太子,但事实证明,换太子最好的时机是在天宝五年,年初的韦坚案和年末的杜有邻案几乎要把太子李亨逼上绝路,要不是高力士在最后关头拉了一把,李隆基也没有考虑好新皇储人选,那么李亨就会坠入万丈悬崖,被彻底废除太子之位了。
现在李隆基再想废太子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一方面固然是杨国忠根基太浅,能力也远不如李林甫那么手腕狠辣,另一方面也是太子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尤其天宝八年后,李林甫在孙子李邺的再三劝说下,开始给自己留后路,暗中和太子结成了共同对付杨家的同盟。
在李林甫的安排下,太子派系的官员不断壮大,形成在朝内以相国韦见素为首的一群文官,在朝外又有河东节度使程千里和河西节度使高仙芝的支持。
李隆基稍稍有换太子的想法和举措,便遭到朝廷内外的强烈反对,各种措施推进十分艰难,让天子李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