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锦绣荣宠共华年 第71节(1 / 4)

加入书签

书衡笑了:“有这味儿便对了。这原是南方的市井小茶,我有时候嫌清茶寡淡就会来上一杯。喝着倒比功夫茶有意思。”

刘妍笑道:“县主说的有理。如今驰道贯穿全国,漕运改革后极为便利,天南地北物资流通极为快捷。莫说是这南方小市井茶,如今与北戎互市已开,奶饼子牛肉干也是源源不断的往内地涌。如今又要和亲,怕是以后,物产就更丰富了,塞外塞内沟通,大草原上的东西陆陆续续都会运到上京来了。”

------这话题转的不算生硬。说到这一步,书衡已隐约知道这两位到访的目的了。和亲,自然轮

不到真正的公主去,她们这些宗室女非常危险。毕竟关系着一家前途和自己下半生的命运,所以这两位也按捺不住了,所以连自视甚高的和蕊郡主都“纡尊降贵”的进府了----毕竟宫里有人,父亲又一言九鼎,她们找书衡,是来探风声的。

眼瞧着刘妍还是笑容依依,但神情明显是在紧张,书衡也不故意吓她,当即笑道:“我晓得你担心什么,不过嘛,王爷的折子还压在那里,目前还没有定呢。依着陛下的意思,既然北戎面子给的那么大,他也愿意给足对方体面,这选过去的女子必然会是有点名气有点见识,能当的起那三百件珍宝聘礼的。”

和亲任务并不好干,那么多公主出去,却只有一个文成名留青史。一旦选不好,说不定事情更糟。况且北戎显然对大夏贵女抱着莫大的期待,万一这和亲公主没有撑起这个期待,对方失望了,那大夏可是就太没面子了----皇帝无法接受这种事情,所以才会选角的时候慎之又慎。

刘妍是顺王府庶女,顺王乃是开国封王,第一代是太丨祖堂兄,但快一百多年下来,面子早薄了。纵然她平日里竭力逢迎,讨的主母欢心,但这种时候,还是被毫不留情的一指头弹了出去,换取家族利益。用尽全力都没能阻止父亲递折子后,她便再也忍不住了,当即出来落实消息。书衡这么一说,她就放心了:她不过籍籍无名之悲,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从容貌到才华到气派到体面都再普通不过,根本不引人注意。不符合皇帝的第一条标准。她心里已然松了口气。

而和蕊却紧张起来了。她的舞蹈非常曼妙,在大夏宗室女中首屈一指,这名声也是相当的响亮:万一被那帮粗俗不堪的人看上了怎么办?

书衡故作不知,心中冷笑:阁下真是想太多了。放你去,得罪人么?

直到送两人离开,书衡都没有更和蕊搭过话,和蕊几次想要开口又几次咽下去,抹不开面子,十分为难。而一直善解人意的书衡却好似根本没有看到一般,一句话也不多讲,什么信息都没有透露。

走出大门,刘妍颇为同情的看了她堂姐一眼:这下完了,她恐怕又要好几天睡不着了。死要面子活受罪,随你去吧。却不料和蕊看到了她的同情更是窝火,愈发生出些盛名所累的悲愤,狠狠的瞪了刘妍一眼,阴阳怪气:“妹妹是庶女,真好啊,连和亲都没人看上。”

刘妍面色一僵,咬了咬唇,转身离开:友谊的小船再也无法拯救了。

送走这两个人,书衡一摊手臂,靠在了书桌旁边,默默沉思一会儿,便命蜜枣研磨,自己去了一封信给送风绿苑。和亲这件事,有个更合适的人可以承担,她愿不愿意呢?

文和县主读了一肚子书在肚子里,说起书画头头是道,讲起古帖碑文也是随手拈来,对上棋谱,她能摆出一百八十局珍珑,连大夏男子都要甘拜下风,去北戎那肯定独孤求败,而且听白素媛说她经历此劫之后,琴声中有了以前没有的东西,那是一种沉淀后的纯粹。从硬件上来说,她极为符合皇帝“弘扬中原文化,展现大夏风采”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此人明是非懂道理,不擅长巧言机变但却正直可嘉,想来应该符合北戎的审美脾胃,况且她经历了这么大磨难,短短一段时间,饱尝人情冷暖,心性透彻性格坚毅她能担此大任。

-----虽说是罪臣之女,但这一系列事情真要运转起来,在那帮老狐狸眼里根本就不是事。如今就看文和她自己有没有这个决绝和魄力了。

上京有满目锦绣,边塞寒苦众人皆知。

当一个罪臣之女苟延残喘,还是做一个和平大使青史留名?

消息送出去,书衡没有等太久,便收到了文和的邀请。她很想与书衡谈一谈。

这个面子,我给。闲着也是闲着。

尽管中途有刘旸横插一杠,强烈建议要把向华伯府的李玉兰送过去----但书衡知道这是说说而已,用来表示对李妃和太后的抗议。他很不满,他要让对方知道。似乎还带了点给书衡出气的意思,别的不经人事的小姑娘可能就感动了,但书衡毕竟不是。她闲闲了捧了茶盏,笑看一脸兴奋把这件事报告给她的蜜桃:“淡定,淡定,说说就罢,没有实际好处。”

-----本姑娘既浪漫又实际,不易讨好,看你表现。

☆、 尘埃落定

食为天还是一如既往地门庭若市,笑语欢声,书衡摘了帷帽推门而入,便见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