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锦绣荣宠共华年 第23节(2 / 3)

加入书签

啊。”

董音柳眉一掀,搀起她道:“我白说一句,你就要死要活的。今天还是我的好日子。”

“是我忘了避讳,该罚该罚。”

董音并不介意,只一挥手道:“哥哥的妻子却是我的嫂子,我自然可以说话。但是我确实没想到哥哥拒绝的这么彻底。申姐姐确实好,但申阁老与我祖父却向来不怎么对付,两人政见不合,经常唱反调。是哥哥曾说申姐姐言行如何,才气如何,让我谦虚些,别总把眼珠子放头顶上。我才以为,他也有这个心思,只为两家长辈素来不合才囿于孝道而不提,因此做这好事。却没料讨了个没趣。”

燕泥怔了一怔:“可大公子把笔洗给了袁家县主。还说那字其实并不稚嫩,反而相当有功底。语言中多有嘉许,洗就是喜啊,会不会-----”

董音脑子里反映出自己叫书衡嫂子的画面,顿时浑身恶寒,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别乱想,那就是个幌子。把我那只从江南天衣坊托人捎的发带匣子拿出来,挑桃红翠柳二色给国公府送去吧。书衡瞧着年幼,但心思极通透,只怕会不高兴。”

燕泥怔了一怔:“天衣坊的衣饰又涨价了,竟然比京城还贵些。”

“申姐姐老家在那边,我听她说过,那地方财政军搅在一起,屁股下没有好板凳,那是等闲出不了头的。”董音对着镜子梳头发:“只管去吧,再怎么涨也短不到我。”

燕泥依言自去。

☆、 皇帝有话

紫禁城南书房里气氛很是有些异样。袁国公捧了盏茶,款款而立,面容沉静,视线微垂,看那天子的盘龙墨缎登云靴在海棠连瑞红线毯上踱来踱去。人到中年依然腰杆笔直中气十足的皇帝陛下,指着一条龙,一条萝卜雕成的龙对着袁国公炫耀:“看看,朕的靖安手越来越巧了啊。听说是国舅福山伯亲自教她的。朕心甚悦啊!哈哈哈哈!”

大约是陛下过于威武霸气,那已经被皇宫巧匠谨小慎微保养才得以苟延残喘到现在的萝卜雕龙,就在两人的眼皮子底下,断了----断了。

皇帝的笑脸立即僵硬。

袁国公默默垂首喝茶,装作没看见。

果然,陛下回首看了他一眼,正瞧到绛红色宽大朝服袍袖举起,袁国公掩面品茗。他当即干脆利落的把断了的萝卜收进了袖子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咳咳,袁卿啊,”皇上摸着下巴:“朕这茶怎么样?”

袁国公抿唇笑道:“狮山龙井自是茶中极品,盏中玉露。一杯咽喉润,二杯破孤闷,”

“然而,孤现在很闷。”皇帝抬头望天,一脸深沉的忧郁。如果是不明真相的人,只怕会以为他在思考什么关系到天下苍生江山社稷的严肃问题。

不过,这已经忽悠不了袁慕云了。他淡定的忽略了皇帝陛下这张苦大仇深的脸,亲自倒了杯茶奉过去:“要不,您也来一杯?”

皇帝的眉梢跳了跳,终于不甘心的问道:“袁卿,你是为何烦闷啊。”

“江东那一带的河堤。”

皇帝顿时拉下了脸:“防范于未然是好事。即便今年用不上,以后也会用的上。朕就不明白那些人瞎闹闹个屁!又不花他们的银子!”

你就装吧。袁国公笑道:“其实申阁老的顾虑是有原因的。他出身贫寒,又熟于民情,出言反对必有道理。”

“你倒好脾气。他驳你的事,你还替他说话。”

袁国公笑的宽宏:“这是好事。什么时候陛下做什么大家都说好,那才坏菜呢。”

“董苌这次怎么回?这厮现在说话诚心让人听不懂。”

“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事,董阁老向来都不太反对的。”袁国公笑道:“每一期工程做下来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每次朝廷拨下的工程款,赈灾款,乃至买办机会都被很多人盯着。申阁老为人清正,也是觉得贪利之徒故意为之,是想要截吞陛下的银子。况且,灾患起而灭之,只能凸显陛下仁德爱民,如今来做,只怕会落个劳民伤财。”

切!那贪利之徒说的不就是你嘛,真不知道你怎么忍的,陛下仰天翻白眼。

“其实嘛,重点在现在还没有发生水患呢,所以大家积极性都不高。”

皇帝非常正直的搔了搔头:“说实话,朕的积极性也不高。”

“----可以理解。”

皇帝猛回头,又看见熟悉的两分笑,长吁一口气:“甭笑了,你都快发光了。”

“陛下知道扁鹊吧。”

“当然知道,神医嘛。”

“其实他有三兄弟,而他却是三人中医术最差的一个,但是名垂青史的他,他的两个兄弟反而无人得知。”

“咦?那是为何?”

“扁鹊曾说,他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的手段,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乡里;而他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他大展身手,所以以为他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