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节(1 / 2)

加入书签

韩锐盯着发消息下方的灰字提示微怔:

已添加至黑名单,你将不再收到对方的消息。

以前加过好友?还被拉黑了?

他点进“发消息”,通话记录一片空白,好吧,自己这隔三差五清理储存空间的习惯带来了点麻烦。

他不露声色,把她从黑名单放出来,在对话框输入自己的名字韩锐,刚想再输入手机号。

弹出[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的提示,发出去的名字左边也出现了红色感叹号。

场面十分尴尬。

韩锐微笑着说:“你可能需要……先把我从黑名单拉回来。”

“哦,是吗?”

盛致却不意外,一张说不清底色是紧张还是兴奋的微笑小面具爬上脸来。

这缺乏真诚的笑容让韩锐感觉,她知道前因后果。

更被动了。

不过,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毫无疑问是韩锐的主场。

韩锐紧接着让她移交微博上“主持人盛致”这个账号,美其名曰“方便公关团队及时应对”。

盛致并不为糖衣炮弹所动,直言不讳:“要剥夺我的对外发言权?”

很少有客户会对此保持警惕。

当公关提出接管社交平台账号时,他们的反应一般是迅速移交、如释重负,犹如把烫手的山芋扔出去。

但是的确,帮助也意味着控制。

韩锐迅速判断,对盛致不适合花言巧语蒙骗,也坦诚相告:“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也不会发表任何言论,但你是当事人,情绪使然,怕会做出不合适的回应。”

盛致听懂了,挑挑眉:“所以你们的策略就是,不辟谣,冷处理?”

满头风雨

冷处理是官方媒体遭遇公众丑闻时的最优选。

有时辟谣能恢复当事人的名誉,有时辟谣并不被信服,会起反效果。

重点是,电视台希望平息舆论,无论是好舆论还是坏舆论,传播新闻的机构不想成为新闻本身。

盛致很聪明,王灵均知道,她也知道这道理,单位和自己未必统一战线。

但她是台里的当红花旦,电视台把她雪藏一阵,两个重要节目要找人接手。

尤其是《财经零距离》,盛致不认为现在台里有人能撑起直播节目,这是她的筹码。

“当务之急是明天中午的《今日前线》,实习期那个小丫头叫什么来着?”总编问盛致的搭档郭文文。

郭文文:“林笠?”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明天务必让她在这个时间顶上来。”

盛致不甘心:“我明天不能上吗?只是午间开盘综述罢了,读读稿子能起什么风浪?”

韩锐打断她:“仅仅是读稿子也能掀起风浪。观众会一帧一帧观察你的样貌、神情、精神,从中看出不一样的变化,截图强行解读,接着网上又是新一轮舆论。”

他说得有理有据,制片主任借机敲下定音锤,不给盛致反驳的机会:“小盛你不要心急,至少休息一周等事件冷却,就当放个短假。”

一周?

盛致心情跌到谷底:“那么这周日的《财经零距离》呢?”

总编当下就直接拍了板:“那个先停播两周吧,老赵,这时间段先安排《楼市夜谈》的重播你看怎么样?”

主任很快点头:“也行,暂时先这样。”

总编不愿久留,搓了搓手,转而问:“对外呢?韩总还有什么建议?”

韩锐:“我的团队在做背调,”他抬手看看手表,“做出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方案大概还需要半小时。”

主任用眼神示意总编:“那我们先去你办公室进喝杯茶醒醒酒。”

总编顺势叫上韩锐:“韩总要不要一起来?”

韩锐摆摆手:“我趁这个时间向主播了解一下情况。”

盛致心中冷笑,原来还有人记得自己才是事件主人公,三个男人自说自话提议决议就把自己命运决定了。

领导们离开后,韩锐转头看向盛致,正对上一张敌对的脸。

他刚想开口,说话的契机被编导郭文文抢走。

郭文文问盛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

盛致问:“这周末孟总的采访稿他们公司公关回复了吗?”

郭文文面露难色:“不是暂停节目吗?”

盛致:“我知道,但提前备好内容总没有坏处。网民健忘,下个星期新热点上来这事可能就翻篇了。”

郭文文欲言又止,半晌,看了韩锐一眼。

韩锐立刻识趣地找借口离开:“我出去接个电话。”

等他走远了,郭文文把会议室门关紧,才支吾道:“其实台里在讨论拿掉零距离这个节目。”

盛致拧眉:“什么时候的事?”

郭文文吞吞吐吐:“有几周了。”

盛致勃然大怒:“几周?”

郭文文:“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