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章 北风珰兮春雁飞 下(1 / 2)

加入书签

徐达近前观看,不禁也笑了起来。木盒里装着满满当当的小玩意,一瞧便知是孩童之物。他拿起一只摇鼓,鼓首插着只棉制的小喜鹊,他若有所思的道:“这似乎是我给淮真做的。”他转过摇鼓,就见背面破了条大口子,上面还贴了张小纸条,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字:外公,坏了。

徐达大笑:“看样子是要我给她再做一个。”

朱棣拿起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里面居然包着两块栗子糕。他神情骤暖,低笑:“这当是嫤儿送的。”

翁婿俩拿出一堆杂七杂八的小玩意后,总算看到了放在最底层的书信。朱棣拿起第一封,是徐长吟所书,却是给徐达的。又拿起第二封,是白夫人的信,竟又是给徐达的。他微微抿唇,看向第三封,是高炽的,他不免有些惊喜,再往下瞧,是淮真的画。继续翻看,是白夫人给他的信。他皱起眉,是赏汝嫣的。他心中浮起一丝不快,拿起最后一封信,一目即见信封上“燕四娘”三字,这让他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开来。

他抽出信,展开细阅,脸上蓦然露出一丝欣喜与意外之色。他的目光定在“忆君迢迢隔青天,愿随春风寄燕然1”两行诗上,胸腔里涌动起一股酥酥麻麻的悸动。徐长吟从未如此直接地表露过感情,而这封信字里行间都浓溢着思念之情,这岂能让他不惊喜?

隔了良久,他才深吁口气,将信折好仔细放入怀中,仿佛是将她拥进了怀里。随后,他不经意的看向徐达,却见自家岳翁已放下信多时,正捋须笑看着他。

朱棣破天慌的有些难为情起来,他轻咳一记,正了正神色:“长吟说府中一切无恙,让我们不必挂念。”不待自家岳翁接话,他已指住面前的行军图,继续先前的谈话,“傅将军所率先锋军刚渡过北黄河,乃儿不花便率军北逃不知所踪,”他指住图上一点,“但他必会逃往大宁,与在灰山驻扎的孛罗不花结集兵力。”

徐达看着他,“贤婿有何计策?”

朱棣显然早有思量,“兵法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依小婿之见,可采取声东击西之法,一方面做出大张旗鼓撤军之势,另一方面挑选精锐骑兵,昼伏夜行,直抵元军大营!”

徐达微微一笑,露出赞赏之色,“贤婿之策与我不谋而合,我已命傅将军挑选三千精锐骑兵,夜袭灰山。此事绝不可走漏风声,所以明面上我会下令撤军,这就需麻烦贤婿了!”

朱棣听了这话,颇为失望,因为徐达并无让他随傅友德出征作战。而他随军北征,其目的正是想在战场上真刀实枪的比拼。

徐达拍拍他的肩,意味深长的道:“在战场上,要学会静静的等待,等待掌握一击必中的时机,等待掌握赢得胜利的主动权。”

朱棣没再说话,只是将目光定在了行军图上。

寝殿里,徐长吟与白夫人正逗弄着高煦。高炽伸出小胖指揩去弟弟嘴边的口水,岂知高煦一下咬住他的小手指,像只小馋猫似的不住吸吮,逗得众人笑个不停。

这时,淮真嘟起小嘴跑到徐长吟跟前告状:“娘,怡姐姐都不陪淮真玩。”

徐长吟抬头朝殿西头的任怡望去,只见她一脸的无精打采,托腮瞅着殿外发愣。徐长吟低声叹息,白夫人看出端倪,以眼神询问出了何事。徐长吟低声将原委说了。自那日从刘家回来后,任怡便一直恹恹的提不起精神。

白夫人静默须臾,复问道:“依你所见,刑子游对蓁儿可还……”

徐长吟缓缓点头。尽管那日刑子游对吴蓁儿表现得并不在乎,可他过于的不在乎反而更表明了他的犹有余情。从头至尾,最无辜的是刘丹瑶,最受伤的则是刑子游,如今连任怡也被牵连其中,对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吴蓁儿,她着实无法原谅呀!

白夫人也叹了口气,“如果当日我没有将她认做义女,也不会生出这些事了。”

徐长吟宽抚道:“娘,此事岂能怨您?世事无常,人心难料,谁又能真的看透谁呢?”

白夫人拍拍她的手,“孩子生下后,欲如何处置她?”

徐长吟敛眸擦干高炽的小手,轻声道:“刑子游不会弃孩子不顾,而她……一切就看她自己了!”她无法原谅吴蓁儿,却也无法不顾及白夫人的感受。

白夫人未再言语,气氛一时间有些沉郁。一旁的淮真不甘被冷落,抱住白夫人的手臂撒起娇来,白夫人这才又露出了笑容。

就在这时,罗拂匆匆奔进寝殿,急声禀道:“娘娘,吴姑娘她、她……她死了!”

徐长吟与白夫人猛地一惊,白夫人失声道:“你说什么?谁告诉你的?”

罗拂擦了擦额际的汗,“是刘婶送来口信给夫人您,说吴姑娘因为难产……已经死了!”

徐长吟将高煦交给乳母,扶起白夫人朝外走去,边急声吩咐:“速去备车!”

任怡不知何时回过了神,她满脸震惊,陡地拔腿往外奔去,大喊道:“我去通知刑大哥!”

没过多久,一驾马车和一乘骏马便从燕王府直驶向了城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