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2 / 3)
禹都在其中,他们在京城的时候都跟卫家有往来,此刻见到卫景平,两个少年面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委屈:“卫大人。”
陈四禹年纪小,眼睛一红险些扑上去抱住卫景平痛哭一场。一看就在海上受到了极度的惊吓。
卫景平给江扬使了个眼色,示意安抚他们,江大人会意,对疲惫至极的武进士们说道:“诸位辛劳,暂且歇息一两日,市舶司后续有重赏。”
武进士们谢过他,由太仓府的官吏引着去休息。
到了晚间,卫景平在灯下看书,陈四禹来找他,哭丧着一张脸说道:“卫大人,这差事真的没法干。”
此趟出海,他不仅晕船,途中差点把胆汁呕吐出来,还被风浪和海里的大鱼吓坏了,下了船脑子里还全是从海水里忽然跃出来的大鱼张着一口满是尖牙的大嘴龇向他们的情景,还有那糊在鼻尖,让他几欲窒息的海腥气……甚至都后悔自己当初要考武进士这个劳什子了。
面对这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卫景平拿出长者的架势,起身摸了摸他的头顶:“四禹啊,有一句话叫做‘富贵险中求’,你既选了武举这条路,想来是有建功立业之心的吧。”
陈四禹沮丧地道:“卫四哥,我真的好害怕。”
卫景平:“新兵上战场头一次打仗回来,也是你这般模样的。”他说道:“我大哥跟我说起他那一次领兵去堵截胡人,杀得眼红,被血腥气呛的一整天吃不下饭,脑仁疼的要发疯……四禹啊,哪有人是容易的……”
“那卫三哥上一次押船出海,”陈四禹又问卫景平:“有没有怕过?”
其实他们出海之前没当回事的,想着前有卫景川押船出海,去了多远的渤泥国都能安然回来,他们这才行船不过十公里,离陆地很近,能出什么状况呢。
结果船离岸才不过五公里,就有人在船上哭爹喊娘了。
卫景平摇头:“我三哥没说。”
说完他心中自顾自地骄傲起来:我三哥那可是打过仗守过城的,镇得住大风大浪,你们这些瓜娃子怎么跟他比嘛。
陈四禹:“……”他倒是想出人头地,奈何下了船,恐惧愈发浓烈,他都怕下次上不去船了。
卫景平看着他的模样,有些心疼地问:“何状元也像你一样害怕吗?”
陈四禹回道:“他上岸就发起热来病了,比我还没用呢。”
在海上的时候,一个风浪打来,何驹整个人都在颤抖,途中还险些昏迷过去。
就这还是侥幸没遇到海贼呢,要是万一在海上交起手来,更不敢想象。
卫景平:“……”
看来都没好到哪里去,这可不行。
陈四禹:“卫四哥,船靠岸的时候俺们都在想,既然江大人来了,怎么不把卫三哥也带来呢?”
壮胆
◎他写信给卫三,隐隐暗示他不要答应,在龙城府过自己的安稳日子就好。◎
卫三嘛。
能说之前他们卫家觉得海上凶险, 不让他三哥去挣这个功劳了吗?
卫景平心虚地笑道:“这个……要不我替你去问问江大人。”
陈四禹迷茫地摸了下头:“别……不用。”人家江扬什么身份,带不带谁来轮不到他指手画脚, 哪好意思去问这个。
卫景平:“等一切安排好了, 我和你们一道坐船去海上瞧瞧。”去看看什么情况。
陈四禹愕了愕:“卫四哥……”
“你们这次出海,”卫景平耐心地说道:“过于仓促了,不仅没有祭祀海神,连遇到翻船时的救生工具都没带, 真是鲁莽啊……还记得咱们上林县玩过的水秋千吗?”
“他们跳进水里后坐在水面上, 靠的是什么来着?”
陈四禹眼睛一亮:“记得, 屁股底下垫的是半扇葫芦。”
卫景平:“我向这里的渔民打听过了, 他们出海的时候, 船舱里都会带葫芦的,这里叫做渡水腰舟。”
所谓的渡水腰舟, 就是古人在江海中行船时所用的救生工具,《诗经》中的那句“匏(pao)有苦叶, 济有深涉”, 说的就是葫芦晒干之后可以涉水的意思, 一般是把两个葫芦各绑在绳子一端, 用的时候系在腰间,依靠葫芦的浮力把人拖在水中, 起到救生的作用。
“还有一种浮环,”他继续说道:“是用芦苇、羽毛和软质木料编织成一个圆环,卡在人的腋下,人就能浮在水中不沉下去。”
但是制作浮环的材料容易被海水侵蚀腐烂,不好保存, 所以渔民用的救生工具多半还是渡水腰舟葫芦。
“是了是了, ”陈四禹激动地道:“怪不得去找我们的渔船上搁着好几对栓在一起的葫芦, 原来是做这个用的。”
卫景平:“航海有很多讲究和技巧的,咱们慢慢学习起来就是了。”
陈四禹霎时信心满满:“卫四哥,叫你这么一说,我不怕了。”
卫景平笑了笑,没说话,他心道:你这才走了多远啊,十里地不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