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1章 三人行(精彩大章求鲜花)(2 / 3)

加入书签

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对于古琴唐阳羽也有些了解,虽然是被逼学习的。他第一次去庞媛媛的方圆会馆在珠帘之外看见的就是她抚琴的模样,而且他还走过去大显身手了一次。

当然在他看来那纯粹是脸皮厚吃个够。

抚琴他肯定是业余的。本来家里老头子逼他学的是萧,但是萧需要吹奏,而且会在小伙伴当中成为笑话沦为笑柄,因为他是吹削的……

相对来说古琴就正经许多并且很大气很霸气。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

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

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

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所以他毅然决然的选择被迫学习古琴,他起初的目的是想让家里的老头子知难而退,因为他知道古琴很难找到并且死贵死贵,尤其是在雷州这样的落后小岛上。

家里当时穷的叮当响,连老头子的买酒钱都接连不上更不要说买昂贵的古琴了。谁知老头子不知道从哪里硬是弄来了一把古琴,而且只用了2天时间。

这把古琴的尾部还有些烧焦的痕迹……

而老头子也随着厚颜无耻的说他这把烧焦了的古琴就是大名鼎鼎的焦尾琴!

唐阳羽不信,打死都不信,打不死更不信。

四大古琴谁不知道?

但是家里那个糟老头有本事不费吹灰之力就弄到焦尾琴?

唐阳羽看过距离焦尾琴最近的地方还是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中,郭襄曾在少室山林中聆听“昆仑三圣”何足道以焦尾琴作乐。

现实当中被自家老头子给搞来了?

别开国际玩笑了。

华府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焦尾琴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

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后遂用“焦尾琴,焦尾,焦桐,焦琴”等指美琴,或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用“桐尾焦,桐爨,爨下桐,爨下残,爨下余,良才入爨”写良才不得其用,或比喻遭受摧残,幸免于难。

而且弹琴的说法还很多,规矩也繁杂,例如琴有五不弹: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

反正就是麻烦的很,但这也侧面培养了唐阳羽的内在气质和深厚内涵。可以说是误打误撞走了狗屎运。

庞媛媛灵动的心思无法瞒过他的眼睛,他的眼睛真的已经变得很厉害。于是他突然叹了口气,“可惜这山洞里没有古琴也没有秦筝,要是有你们俩就可以整天一个抚琴一个弹筝了,那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庞媛媛忍不住笑,“唐阳羽,本来这挺高雅的东西怎么从你嘴里出来全变味了?还有你真的通过眼睛就能看见我内心想什么?”

“那你说我和姑姑谁的琴弹的好,谁的筝造的好。”

唐阳羽撇撇嘴目光转向正在听古琴曲的庞初心,“这还用问么?庞媛车?在庞初心跟前你最多只能算是会弹会造而已,也就仅此而已。”

庞媛媛当然不服气,“喂,唐阳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乐器,你这样一竿子打死未免太过武断了。”

唐阳羽大手一挥,“你不要跟我说那些,没用的,我只要知道你们俩谁比较厉害就行了。”

“等等,我突然想到了十分绝妙的修复龟壳地图的法子,庞初心,能不能弄一把古琴到山洞来,越快越好。”

庞初心顿了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