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京华郡主 第77节(2 / 3)

加入书签

会儿来上课。”

许京华想想也是,后边的事他们想操心也操心不着,至于刘琰,叔父说得对,他比自己聪明多了,只要不把事情往坏处想,应对这些事还是很轻松的。

但要她就这么收心读书,却也没那么容易。皇上误会她对刘琰有所谓情愫,难免让许京华怀疑起自己,并且越想越觉得她那会儿提出要去东宫见刘琰,确实太莽撞了。

东宫不像别的地方,她去本来就不合适……不过,莽撞归莽撞,她还是觉得这一趟该去,且就算皇上有所误会,也去得值!只下不为例就是了。

再想想叔父说的那些话,许京华更觉得刘琰不容易,储君占了个“君”字,就这么受君王猜忌,那干嘛还要立储君呢?

“先生,国家为什么非得立储君?”上课到一半,许京华突然问。

“因为国家要有人继承。如若君王不事先指定谁来继位,诸子争位,国家必生动乱。”

“可是指定了,也没拦住争啊?”

宋怀信这两日被这桩秘闻闹得心神不宁,也不似平日那么端着,随口答道:“名分既定,争也不过是小打小闹。而且一旦立储,必定会限制其余诸子,不令其参与军政要务,或是分封就藩,或是安享富贵,自然没有与储君一争之力。”

“然后君王就开始防范储君了?”

宋怀信一拍桌子:“有完没完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都敢说?”

“这怎么大逆不道了?”许京华一脸无辜,“我就是和先生探讨嘛,比如那个唐玄宗,您之前不是说他防范他儿子到了很过分的地步,甚至任由奸臣陷害太子吗?”

“那是特例!”

许京华看老先生又吹胡子了,终于忍住不再追问,心里却仍在想:刘琰提出将计就计时,有没有想过皇上会怕弄假成真,所以不同意呢?

刘琰那时还没想到,但现在已经想到了。

外面迟迟没有消息传过来,刘琰出春和殿,在外面散了会儿步,远远看着西边三大殿飞翘的屋檐,那个念头才突然浮出水面。

将计就计,可不只是能将李家的计,还能将计中计呢!

他瞬间出了一身冷汗,忍不住先安慰自己:“父皇不至于猜疑我若此。”下一瞬又反驳自己,“虽说不至于,但父皇又何必冒这个险呢?”

有这个风险在,所谓将计就计,对比皇上要发的雷霆之怒,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若将李家比作一棵大树,皇上那边肯定是先砍去枝叶,再劈树干,但地下盘根错节的根须一时管不到,难免重新发芽、继续为害;刘琰的做法,则是直接深入地面之下,把大树连根拔起,这原是上策,但若他在地下与树根交结,反而将根须四处延伸,对砍树的人来说,就难免有翻覆之虞了。

父皇八成不会同意此计了。

刘琰带着一身冷汗回去春和殿,果然一直等到晚间就寝,也没有等来任何消息。

第二日皇上倒是打发了人来,却是来送新书的,除了一句“让太子好好读书”再没别的话。

刘琰这时已经不抱希望,所以也没有失落,先拿书目看过,挑了几本,真个读起书来。

之后皇上再没派人来,刘琰便也足不出东宫,过了几天,钱永芳先按捺不住,问他要不要想办法打听一下。

“不必。”刘琰毫不迟疑,“都踏实点!”

钱永芳答应了,却又看一眼杨静,杨静接话说:“要不,小的再去趟庆寿宫?”

“更不必!”刘琰看他们不安,终于解释了一句,“没几日就是中秋了,折腾什么?”

两个内侍恍然,齐齐松口气,是啊,眼看中秋,再怎么样,到那日皇上也该传召殿下了。

于是东宫上下耐着性子熬到八月十四日,终于盼来了郭楮。

“娘娘命老奴来提醒殿下一句,明日早些去庆寿宫,娘娘要殿下陪着用早膳。”

刘琰笑道:“我一定早去,辛苦郭公公了。”

送走郭楮,钱永芳和杨静喜笑颜开,刘琰却没什么变化,仍旧回书房读书。

到中秋这日早上,他早早起来,收拾妥当,便往庆寿宫去。

本来极熟悉的一条路,因为十余日不曾走过,竟也显得陌生起来,刘琰一路行至御苑,看到草黄叶红、秋意遍染,恍惚有种自己已隐居很久的错觉。

等到了庆寿宫门外,又觉得什么都没变,这里还是清清静静、令人心安。刘琰微笑着迈步进去,一条人影突然从旁冲过来,大喝一声:“嘿!”

刘琰出其不意,吓了一跳,不由后退一步,同时跟在身后的杨静、钱永芳忙冲上来要护住他。

“哈哈哈!”

熟悉的笑声传来,同时刘琰也看清了吓唬他的人——戴着兔儿面具、穿一身素色衣裙,笑得前仰后合,不是许京华是谁?

太子殿下拨开挡路的杨静,有点气恼地走上前,抬手掀开她脸上面具,“好笑……”一双盛满欢快的弯弯双眸望住他,瞬间将“吗”这个字,从刘琰心里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