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9节(1 / 2)

加入书签

“这……”郑惠睁大眼睛。

“王猛不是要抑制豪强打压士族么?如果他成了士族豪强,你猜陛下还会如从前那般高看他么?”崔宏嘴角卷起一抹冷笑。

这是一箭双雕之计。

其一,能拖王猛下水,分化皇帝与王猛之间的关系。

其二,投石问路,如果此次联姻能成,也就为关东士族之间联姻铺平了道路。

其三,向皇帝暗示,士族豪强是抑制不了的,连最信任的重臣都变成了士族豪强,皇帝还能怎么办?

即便王猛拒绝,也没有任何损失,反而能彰显士族的宽宏大度。

崔宏不愿也不敢跟皇帝直接对抗,只要李俭还是太子,崔家的权势就会无比稳固。

当然,崔宏心中其实还有一条毒计,鼓动军中将领上表为王猛求情,从而引发皇帝的忌惮。

不过此计一出,事情就会完全超出掌控,弄不好引发军中动荡,乃地方叛乱。

校事府不是吃素了,王猛更不好对付,日后万一查到他身上,崔氏一门也就废了。

眼下局面,大梁与崔氏已经紧紧捆绑在一起,只要崔氏稳住了,凭着太子这层血缘关系,飞黄腾达是必然。

“妙计,玄伯大才也!”郑惠当即反应过来。

“以后你我两家还是少走动,校事府无孔不入,万一被他们听到什么风声,可就大事不妙。”崔宏眼中掠过一丝嫌弃之色。

“玄伯放心,从明日起,郑家闭门谢客。”郑惠十分满意。

“侍中,陛下召见。”堂外有下人禀报道。

打压

东堂之内,李跃与常炜、刘应得闲聊多时。

“王猛之事,到此为止了。”李跃也不管背后是不是崔宏推波助澜。

但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清河崔氏肯定不能置身事外。

“唯。”崔宏是聪明人,也没有替自己辩解。

“河套已经收回,朕方才与常令君商议,将分置朔州,于河套、河西设立牧监,蓄养战马、牲畜,朕准备让你担任朔州刺史,督镇河套,兼管牧监、防御鲜卑人,你意下如何?”

虽是商量,但语气却不容推辞。

中土周边水土最丰美的几块草原收复,不能浪费这么好的资源。

牧监不局限于河套与河西,以后陇右、河湟、幽州、辽东都会加入其中,为梁国提供战马和肉食。

现在只是草创,需要一个得力之人先把架子搭起来。

在李跃的构想中,西面吃牛羊肉,东面吃各种海鱼,中部蓄养各种家畜家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西面的牛羊和东面的咸鱼每年秋冬能输送到内地。

一个吃不上肉的民族从内到外都是虚弱的。

有肉食补充,能大大降低粮食的消耗。

民以食为天,以前在黑云山上饥寒交迫,现在还记忆犹新。

反正李跃理解的治国标准,就是让百姓能吃饱穿暖,若是能吃上肉,那就是盛世。

崔宏眼角余光扫了一眼常炜,又瞄了瞄李跃,松了一口气,“领命!”

“好,你收拾一番,三日后赴任,朔州正缺少得力之人。”

崔宏的才干在大梁数一数二,不过他的心思太多,精力也没放在国事上。

李跃干脆将他调任地方,远离中枢,算是敲打关东士族一番,也能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样一来,庶族寒门与士族豪强之间重新建立平衡。

“臣这就回去收拾一番,立即动身。”崔宏仿佛知道李跃心思一般。

“去吧,朕给你配三千黑云精锐,务必将大梁的牧场弄起来,以后朕和百姓能不能吃肉,就看你。”

虽说是权衡,但也是委以重任。

事实上,远离朝堂调任地方对他而言也是好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以免被其他人拉下水,弄出什么不可挽回之事。

梁国靠政绩、战功说话,而不是勾心斗角。

李跃不想朝中的争斗失去平衡,弄得你死我活,争斗也应该是良性的,谁脱离掌,控李跃就要治谁。

寒门庶族要用,士族豪强也要用。

上一次玄甲军招募的良家子,不是人就是地方豪强出身。

“臣告退。”崔宏拱手而去。

殿中安静了片刻。

还是李跃开了个头,“凉州都平定了,何以西域诸国还没有遣使入朝?”

河西走廊最大的战略意义便是沟通西域,曹真发动河西大战后,一兵不出,西域诸国皆降,此战的红利一直延续到西晋,西域诸国还承认晋为宗主国。

按说王猛在凉州动静不小,西域应该听到风声才对。

“西域久与中原断绝,就算收到消息,也没有如此之快,陛下可静待数月。”常炜缓缓道。

收复西域,在史书上一向都是重大功绩,李跃当然挂心。

除了帝王功绩,还有经济效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