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1节(2 / 3)

加入书签

,李然还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

一夜无话,转眼快到了正午时分,李然且留下孙武统摄人马。而按照双方的约定,双方各自只能带上两个人,所以自己自是带上了褚荡和范蠡,徒步朝着两军中间走去。

遥遥望去,能看到驷歂也是带着两人朝这边走过来。当双方碰面之时,太阳正在头顶之上,也就是正午时分!

驷歂拱手道:

“不才驷歂,见过子明先生!”

李然则亦是作揖还了一礼。

“子然大夫客气了!”

双方客套一阵,随后席地而坐,驷歂和李然面对面坐定之后,驷歂先行开口道:

“早年曾听闻子明先生在郑国的所作所为,歂是由衷敬佩。只是近些年来,子明先生罔顾郑国与天下之利益,一直在为楚君熊围效命。此举实是有损贤名啊!歂曾听闻,即便是子产大夫,对此也是颇有微词的吧?!”

这一上来,驷歂不提李然此次“兴兵为乱”之事,反倒说起他在楚国的所作所为,显然是有备而来。

李然闻言,则是淡然一笑。

“呵呵,这些年来然确实是为楚国出了不少谋划,但是也绝非罔顾郑国和这全天下的利益啊。子然大夫此言可谓谬矣。”

“想我李某自去了楚国后,楚国便是止于北进,而面东而霸。十年之内,又何曾有过半分为难郑国?至于那陈蔡二国,皆为其自取其祸,纵是李某不在,其祸亦不能幸免。若大人欲以此来责罪李某,那实是冤煞李某了。”

“至于说子产大夫这边,李某与子产大夫之间,本就是亦师亦友。既李某尊子产大夫为长,那受其一二训诫,本也是理所应当的。”

要论耍嘴皮子,驷歂的确还是稍稍嫩了些。纵是李然不在那引经据典,只说得这些浅显的道理来,他都有些招架不住。

所以,他只能再换了一个角度来说事:

“但……但子明先生在楚国的所作所为,是否算得是一场失义呢?楚国如今的处境,是否亦是拜先生所赐呢?难道先生是准备搅乱了楚国,现在再来搅乱我们郑国吗?”

驷歂口无遮拦,炮语连珠,声势咄咄逼人。而他的这一番言论,也不得不说是直击要害。

而李然则依旧是神色自若,轻声道:

“呵呵,子然大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此言看似有理,实则是在胡搅蛮缠!”

郑郊首战

驷歂听得李然之言,却颇为不屑的嗤笑一声:

“哦?既如此,歂愿闻其详!”

“敢问大夫,自那楚王熊围受辱于乾溪之后,不过数旬,我中原各国,甚至包括郑国,是否都经历了一场大乱来?”

驷歂点了一下脑袋。

“确实如此,不过……这与楚国又有何关联?”

“呵呵,子然大夫对这天下大势恐怕还是不知啊!夫天下之事,福祸互为依存!中原诸国自弭兵以来,之所以能如此安宁,正是因为依旧是有楚国这一强邻的存在!如今楚国之势不存,中原诸国顿失外忧。故而诸国之权卿皆在暗处蠢蠢欲动。而中原四国,之所以会有今日如此的大乱,果真只是一个巧合吗?”

驷歂因为位阶不够,所以许多事情他亦是不明所以。而他所目及的,倒确是如李然所言那般。

“然在楚国,从结局来看,确算得失意,但然也算得是竭力去维持了这一平衡。如若不然,子产大夫的改革又如何得以安然过度?而郑国之国力又如何能够在如此的短日之内得以如此突飞猛进呢?”

“这些,想必子然大人也是能够见得到的吧?”

“只可惜,如今楚国势微,平衡不复。故而,如今郑国却是又成了何等的模样?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是以纷纷秉政。”

“故而,究竟是子产大夫秉政时期的郑国更好,还是如今的郑邑更好?子然大夫想必应该已有了明断!”

驷歂闻言,不由是低头思索良久。

“先生是执意要兵临城下,威逼寡君么?”

“然此举实为迫不得已,绝非是为一己之私,君上受人蒙骗而不自知,待我等铲除奸党,君上自会了解然的这一片良苦用心!”

驷歂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既然如此,那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聊的了,便在战场上见真章吧!”

范蠡朗声道:

“驷将军,郑邑驻军至少两万以上,加上服役之人,只应更多,但将军却只带来寥寥数千人?难道还不明白这民心所向吗?若真打起来,皆为郑国百姓白白受戮,那你可就是郑国的罪人!”

驷歂闻言,回头不由怒斥一声道:

“无稽之谈!是尔等来此大动刀兵,又岂有在这里指责驷某的道理?!”

驷歂只“哼”一声后,便立刻又转身离去。

李然见状,便也站起了起来,并且对身边的范蠡言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