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节(1 / 3)

加入书签

“故而,吴国在我们整个计划当中,其实是尤为的重要。”

吴国之所以能够被暗行众所利用,也完全是因为它的特殊性。

按照庆封的话来说,吴国在暗行众整盘计划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乃是看上去不甚起眼,但实际上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因为楚国的公室集权已经给了中原诸国以极为震撼的感触,鲁襄公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所以,倘若任由楚国这般发展下去,乃至是将晋国都给比下去的话,那公室集权的体制很就有可能成为中原诸国所效仿。

而一旦到了那种地步,他们暗行众又该如何以卿权摄君权呢?

所以他们不能放任楚国再继续膨胀下去,他们必须培植吴国这枚棋子,让楚国在与吴国的争斗中逐渐消耗力量,消磨意志,从而再也无暇北顾。

“那么楚国内,有暗行众的人么?”

李然问及了又一个关键问题。

暗行众培植吴国,说白了就是要搞楚国,那么既然是要搞楚国,在楚国内部,暗行众难道就没有其耳目,就没有他们自己的人?

庆封闻声,摇了摇头道:

“这个老夫还真是无从知晓了。”

“涉及楚国之事,通常都是其首领亲自做出指示,极少有主事能够参与其中。”

显然楚国与其他诸国不太一样,暗行众对待楚国的方针也更为特殊。

这也难怪,毕竟楚国乃是第一个由公室集权而走上称王称霸道路的国家,而暗行众最反感的便是这个,所以自然是要有所特殊对待的。

可即便没有听到想要的答案,李然的心里也还是忍不住泛起猜疑。

毕竟,那个潜藏在楚国内部的奸细,怎么看都像是与暗行众有着某种联系。

舒鸠之战,诸樊如何得到的情报,所以快速赶来支援?

朱方城大战,庆封又何以支撑半年之久而且还曾一度主动出击,一举击溃了楚国的先遣部队?

无论是吴国,还是庆封,既然都是暗行众的棋子,那这个楚国内的奸细若说与暗行众没有关系,他李然是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的。

“所以在你们的整体计划中,削弱公室力量,由卿权取代君权,从而以下克上乃是一以贯之的对吧?”

李然慎重的确认道。

庆封点点头道:

“当然,唯有如此,才能完成我们的大业!”

“呵呵,那就对了。”

李然忽的坦然,脸上难得一见的露出了笑容。

这让一旁的孙武,以及对面的庆封皆是一怔。

“先生何故发笑?”

孙武听了半天,始终没有插嘴,那是因为他也明白庆封今日说的到底有多大分量,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好奇心而破坏了李然的思路。

可此时听得李然没来由的这么一句,他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好奇心,年轻人的特权。

“你还记得我们在鲁国和郑国的一系列遭遇么?”

“那是自然。”

孙武当即是点了点头,对于那些险象环生的经历,他又怎么可能忘怀呢?

随后,只听李然是继续道:

“从鲁国的乡校集会开始,我们所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其实都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触碰到了这些所谓暗行众的底线。”

“他们要的乃是以卿权摄君权,而我们所作的乃是扶持国君,聚拢人心,振兴公室。这自然就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自然要合起伙来奋起反击。”

“还记得当初我们离开曲阜后遭遇的一波又一波的刺杀么?”

“那时候,我便总觉得仅以季氏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追杀,现在想来,这一切倘若没有暗行众在幕后为季氏提供支援,他们又岂能将我们一路追至郑国?”

“而且,我们与之斗争的也不仅仅是季氏,而是连同他在内的整个暗行众,他们就像是一只无形之手,始终笼罩在我们的头顶,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能运用当地的力量对我们进行追杀!”

这便是当初所有的真相。

人生在世,志向各有不同

此时再回想起当初发生的是,一切都好似有迹可循。

先是季氏不顾一切的追杀,从曲阜到郑邑,季氏几乎动用了所能动用的一切资源来针对李然进行了一系列的追杀。

而当李然到了郑邑,与他交手的便突然就成了竖牛,丰段等人。

虽然他们与季氏所使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却是出奇的一致。

而这也恰恰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竖牛会在李然来到郑邑之前,就率先说服祭先运粮去往卫国贩卖。

因为,李然帮助羊舌肸说服齐侯这件事,老早就从齐国内的暗行众处传了出来,再加上从季孙意如处所传来的消息,使得这些人是都早已有了准备。

李然之前还以为这件事乃是一个乌龙,可现在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