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1 / 2)

加入书签

可其他人的脾气跟他不一样,心里全都压着一鼓劲儿。有的更是直接去大队部,报了教师考试,决定要从根上把汪建蔻给撅了。

周知青也在说服王知青,王知青成绩好,心肠也好,她其实是里头最有竞争力的,然而王知青还是那句话,只想好好干知青工作,不想跟本地人竞争难得的教师机会。

“把机会留给别人,把辛苦留给自己。”周知青生气地说:“你也太伟大了吧?你不想回城了?”

王知青笑了笑说:“说得好像是我去了就能考上。”

周知青还真这样认为的,不光是她,其他知青也是这样想,他们也在边上纷纷劝说。

王知青把最后一点碳全推到炉子里,伸手烤了烤火说:“我就算去了,也考不上。汪知青去了,也考不上。”

“什么?她考不上就算了,不过就是个初中学历,你怎么会考不上,你不是已经自学到高二了吗?”

王知青脑子里闪过一个明艳漂亮的脸蛋,她温和地笑着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汪建蔻瞧不起农村人,会有报应的。”

“死面做不成,得用发面的。”苏乘棠挖了一勺罐子里的黄油刮在碗里,叫毛豆:“宝,拿糖来。”

毛豆听到自己是宝,乐颠颠地掂着脚把橱柜上面放着的糖罐子够下来,捧给苏乘棠。

苏乘棠舀了四勺白糖,倒在黄油碗里,与黄油搅拌在一起。

小君在屋里喊:“大嫂,你看面发成这样成不成?”

苏乘棠放下碗,边套袖套边往屋里走,掀开门帘说:“你按一下我看看。”

小君指尖在面团上面压了压,松软的面团看起来很有弹性。凹陷进去一大块,放开手不大会儿功夫就复原了。

苏乘棠说:“妥了,端过来吧。”

屋外头,刘燕春跟吴婆婆还有张婶子、王婶子等人踩着厚厚的积雪往家里走。老远就闻到家这边发出来的香味。

“指定是你家甜媳妇炒酥油了,这个香啊。本来没怎么饿,闻到这个味道肚子就开始叫了。”

王婶子跟秦老婶一样,叫苏乘棠甜媳妇,不像村里其他多嘴多舌的人,一口一个小寡妇地在背后叫。她们几个玩的好的,人前人后都一个样。

王婶子家里人都去海上打渔,还没回来。她自己在家不愿意做饭,就到大队食堂打了口大锅饭回来凑合。

大队食堂没什么油水,今儿中午就是甜菜叶汤和疙瘩丝,吃的是高粱饼。

在大队食堂打饭吃不要钱,记在个人账上,每个季度分粮的时候扣除,拢共也不多。

村子里人不愿意在吃上面花钱,在家能凑合就凑合,拢共花不了多少那也是花出去的。除非有特殊情况能去吃,再则就是知青点的人去。

吴婆婆岁数大,见识广说:“哪里是酥油,我闻着倒像是烙饼了。”

刘燕春说:“你可说对了,甜甜说要给我尝尝黄油烙饼,我在心里头念叨一上午了。”

刘燕春不是馋嘴的人,说这话就为了逗乐。另外就是在这帮婆婆面前显摆显摆儿媳妇的孝心。

老姐妹几个不依了,相互里你一句我一句的直接往刘燕春家里去,非要看看黄油烙饼是什么好东西,让刘燕春惦记着。

刘燕春便带着她们进了家门,铁锅里油烙面饼的香味顿时扑面而来。

小君端着簸箕站在一边,里头已经装了上十个黄油烙饼,苏乘棠还用长长的筷子给锅里的新饼翻面。

“娘,你回来啦。”小君转头看到门口站着一群婶儿,吓了一跳。刘燕春从簸箕里伸手拿了个黄油烙饼,金灿灿的酥皮直晃眼。大冷的天,饼上的香气又暖人又勾人,还能闻出一股香甜味。

她递给秦老婶一个,正准备再拿,秦老婶按住她的手说:“真当我们老姐妹上你家扫秋风啊?我们尝尝味儿就知足了。”

她把掌心大小的黄油烙饼撕成几块,给王婶子、吴婆婆和张婶子一人分了一块。

“有糖浆,特别热。”苏乘棠差点被油嘣着,缩着手搓了搓说:“慢点吃,吃太烫的对嗓子眼不好。”

秦老婶胳膊肘怼怼张婶子说:“瞧人家儿媳妇多仔细。我家儿媳妇在县里都忘了有我这么个婆婆。”

张婶子说:“说啥话呢,前儿腊八节,你儿子不托人拿了一袋商品粮回来,有你吃的就完事了,咱们老东西们就少在孩子们面前多嘴多舌。你说对不对啊,刘大姐?”

关于跟婆婆跟儿媳妇怎么相处,刘燕春有自己的相处之道,才不会在其他人面前说自家儿媳妇怎么样。不管说什么,从另外一张嘴传出去难保不变味。

刘燕春把簸箕里的饼拿出来,给她们一手塞上一个,推着她们往外面走:“吃还堵不住你们的嘴,都几点了,赶紧拿了回家去。”

吴婆婆嘴里还砸吧着刚才的味道,看刘燕春如此大方,拿着饼乐着说:“过来就给饼,挺好,我明儿还跟你回来。”

刘燕春挥挥手笑着说:“你真当我傻呀,这是二面做的,白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