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节(2 / 4)

加入书签

殿外喧哗声就在这时传来,宦官匆忙入殿,说:“陛下求见。”

“我这个女儿哪,总疑心我会害你。”杜银钗挑眉,“让她进来吧。”

“不。”苏徽开口打断了她。

“嗯?”

“你之前说的那些话都很有道理,我们的确不适合在现阶段见面。”苏徽说:“我……需要一个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间。”

假如他真的不能回去,那么他在这个世界要以什么活下去。

如果他能够回去,那么他又该选择对待嘉禾。

嘉禾倒也没有纠缠,在听说了是苏徽不肯见她,而非杜银钗刻意不许他们想见之后,便利落的转身离去。而在她转身走后,苏徽却又悄悄站在殿阶上,注视着她远去的背影。

她可以为了他气势汹汹的杀到慈宁宫来,但她同时也明白,他们之间要有结果实在是太难太难。所以她终究还是选择了理智的转身。

寄居在慈宁宫的苏徽和住在乾清宫时一般过起了足不出户的生活,若是有旁人问起,杜银钗便说这是杜家的远方子侄。

就这样一直到了端和八年十月初三,李骏之子及郑牧之子郑椟入京。

、(二十一)

婚姻大事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主,即便嘉禾是皇帝,也不可能大大咧咧的亲自去挑选未来的丈夫。这样的事情,名义上都是由杜银钗在操持着。

从外地进京的功勋子弟大多其家族在京中购有宅邸,到达京师之后,先是回到各自宅邸稍作休整,而后便被皇太后的懿旨召入了慈宁宫接风洗尘。不过大家也都知道所谓的“接风”其实是便于太后“相看”女婿。

宴席一连召开了数日,每日都有不同的名目,这些年轻的世家子们进宫的理由是陪太后解闷,真正目的是借宴席的机会讨得太后欢心进而讨好皇帝。

待在慈宁宫的苏徽每天听着笙歌笑语,被吵得头疼不已。其实杜银钗为她安排居住的是远离正殿的偏室,他只要规规矩矩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半点吵闹声都不会听到。苏徽总觉得耳边有人在喝酒交谈,大约是幻听。

其实过去他的抗干扰能力不错,做学问研究的,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静下心来长久的投入到书籍之中。这一次杜银钗为他找来了宫内珍惜的古籍孤本,如果是在过去,他肯定早就欣喜若狂,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术之中山崩地裂都不会理会,然而这一次……

这一次心中就是有种莫名其妙的烦躁苦闷,桌上的书清晨时翻开是在哪一页,晚上便还是哪一页,最后他索性丢下了书籍走出了房门,负责看守他也同时负责照顾他的宦官问他要去哪里,他说,他也不知道。

“那可得小心莫要冲撞了贵人哪。”宦官也是出于好心的提醒。

这几天慈宁宫热闹,京城内凡是有机会成为皇帝丈夫的年轻男子都被请到了慈宁宫来赴宴。宴席上由皇太后考校其学识涵养,从谈吐中品鉴德行。

苏徽一想到这些人越发的火大,又不好迁怒身边的宦官,只好叹了口气说:“你放心我就在这附近四处走走。”

然而慈宁宫宴请的宾客数目庞大,苏徽就算是四处走走都意外碰上了好几个。在还未与那几个公子哥迎面撞上的时候,苏徽便下意识的藏到了一旁,藏好之后又忍不住唾弃自己,怎么那么像个心虚的小贼。

几名身着锦缎的年轻公子个个进宫前曾精心修饰了发鬓,有几个还涂抹了脂粉,看得出来这些人对于“皇夫”的位子还是颇为重视。苏徽藏在隐蔽处看着他们离去,在这些人走过的时候,听他们议论起了嘉禾的相貌。

嘉禾登基初那几年曾在朝会的殿上设下帘帐,不让臣下窥见她的容貌,后来她渐渐的不再理会那些陈规与旧礼,命人撤去了绣帘,八年来不少的臣子都见到过她的长相。这几个公子哥要么是未曾出仕、要么是长于外地,说起嘉禾时显得并不熟悉,一个个的仅凭想象揣测嘉禾的容貌与性情。有几个说女皇陛下应当端庄雍容,有几个猜测女皇会不会与其姊一样是貌若无盐的丑女。猜测女皇貌美的那几人反驳说荣靖的相貌乃是后天损毁,女皇纵是长相与其姊相似,也不该丑陋,另外几人则低声怪笑,说女皇二十余岁还未出嫁,必是容貌拿不出手。

苏徽在一旁听着,越听越是恼火——他脾气向来不错,或者说是很少有什么能值得他动怒,可是这些天他的情绪就仿佛是被绷紧的弦,随随便便一拨就有可能断。

这些世家子未必不清楚女皇迟迟未嫁的缘故,而他们就算没有亲眼见过嘉禾,他们的父兄叔伯也该见过,这几人凑在一块嘀嘀咕咕的议论嘉禾的外貌,不过是闲来无聊找乐子罢了。

又有人说:“咱们这几日天天进慈宁宫陪太后老人家说话,也不知她老人家究竟有没有从我们这些人中挑出一个称心的女婿来。”

“每次进宫见到的都是太后而非陛下,也不知究竟是谁要选……”

“刘兄刘兄,这话可不能乱说。”

“是啊,这毕竟还是慈宁宫,万一隔墙有耳可就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