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节(1 / 4)

加入书签

苏徽往后缩了缩,“不想。”

“那你想被逐回北京?”

苏徽迟疑了很久,说:“还是不想。”宣府并不是什么好地方,明明与北京隔得很近,气候却仿佛寒冷许多,流淌过宣府的风森冷肃杀,常年有灰扑扑的沙尘,此地的街道没有京城的繁华绮丽,唯有巡行将士铁甲折射的寒光。

即便如此苏徽也还是不想离开这里,原因大概是:他还有论文没写完。对,他有一篇研究夏朝军镇的论文只拟定了题目,资料有待进一步搜寻,需要……慢着慢着,苏徽按住额角,他脑子里又在想什么奇怪的东西,论文?那是什么?

“陛下留你在宣府,自有她的道理。”董杏枝向来都是这样无条件信任自己的效忠的君主。

道理?什么道理?

为了方便监视?

为了放长线条大鱼?

为了给无聊的边关生活增添点乐趣?

苏徽托着下巴想了很久,最后猜测那位女皇陛下应当只是舍不得他的这张脸。

“周、嘉禾。”女皇是叫这个名字吧。待到董杏枝离去,四周无人的时候,他将这三个字轻轻吐出。

不知为什么心底涌出了一阵悲伤与欢喜交织的情绪,他明知自己身份成谜、明知她很有可能想要杀他,却还是选择维持现状继续留下,或许就只是因为他想要多看她几眼。

因为有执掌鹵簿之责,苏徽与嘉禾见面的机会颇多,嘉禾无论去哪里,他都会跟随在她身侧。这是他作为锦衣卫的职责所在。

但嘉禾很少会和他说话,甚至几乎不曾给过他正眼,他泯然于众多卫士之中,似乎根本就不值得她过多注目。

如果不是从董杏枝那里确信了嘉禾的确有安排人在监视他这件事,苏徽几乎都要以为他被嘉禾完全遗忘忽视掉了。

然而即便知道自己被人监视着,苏徽也照样活得轻松恣意,每日该做什么便做什么。饶有兴致的研究完锦衣卫的服饰与武器之中,他不知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量,将自己发现的一些细节在脑海中来了个归纳总结并且牢牢记下。每日闲暇时抽空与其余的锦衣卫闲聊,很快就与他们混熟,弄清楚了他们的出身背景、锦衣卫的组织结构、日常运作。

之后他胆子大了些,开始在宣府城内四处晃荡,考察城墙厚度、城内布局、兵甲分布、武库粮仓的具体位置——他不是什么细作间谍,然而不知为什么却对这些细作才该感兴趣的事情分外热衷。

好在他也没傻,虽然宣府上下不乏能让他燃起好奇心的事物,但为了不被真的当成细作处理,苏徽倒也还算乖巧老实,不该他知道的,他绝不刻意去打探。

再闲下来没事做的时候,他会找个地方发呆,脑子里的思绪太杂太乱,有时候他会陷入茫然。

赵游翼来找过他几次。约莫是从堂兄那里听说了“云微”的那些秘密以及女皇心中的猜忌,赵游翼对苏徽的态度也不像一开始将他带来宣府那样亲善,但比起赵游舟,他仍然还是要心软许多。他并不相信苏徽真就是什么刺客,也不愿听那些怪力乱神的传闻,只将苏徽当成是运气不好,恰巧和那个“云微”长得相似而已。

苏徽毕竟是他带来宣府的,他心里下意识的将苏徽当成了自己的属下一般。虽然不至于和苏徽推心置腹,与他随意的聊一聊却是没有问题。

这年赵游翼还十分的年幼,不足十五岁,五官还未长开,一团稚气,就算是穿上了锦衣卫的服饰,佩戴上刀剑,也毫无气势。苏徽却与他不同,虽然也是青涩的容貌,但苏徽的五官远比赵游翼要精致,气质也格外的沉稳,御前校尉所着绣袍在他身上格外的贴合,甚至衬得他清秀的眉宇之间多了一丝英气,他与赵游翼并排而立,像是正儿八经的锦衣卫领着一个乱穿衣裳的顽童。

“顽童”赵游翼其实在锦衣卫中已有“千户”的官职。将一个孩子封为千户这嘉禾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她即位之初,锦衣卫与东厂都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自端和三年之后,她开始试着将厂卫从母亲手中夺回,从北京逃来宣府的举动,将锦衣卫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她仓促之中要掌控自己这边的人马,只能将年幼的赵氏兄弟一并推出。

“阿兄现在是镇抚使,他在这个位子上简直是如鱼得水。再过几年,只怕黄指挥使都要乖乖让位给他。”赵游翼叹息着说道:“但阿兄这些年得罪的人也不少,我很害怕。今年年初,昆山玉联合林秀之一同弹劾我阿兄,闹出了好大一场风波,险些就出人命了。”

苏徽点头,默默的将赵游翼的话记下。

他与赵游翼差不多大,但心理上却似乎年长于赵游翼许多。仗着这份心理优势,他一直在试着从赵游翼口中套话,询问他端和三年至眼下女皇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八

拐着弯儿打听完了从端和三年至五年,宣府城内的风风雨雨,苏徽又向赵游翼问起了“云微”此人。

苏徽为什么那么像云微,不止嘉禾在意,赵氏兄弟在意,认识云微的那些故人在意,就连苏徽自己都在意的不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