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节(2 / 4)

加入书签

乾清宫内别的人也就罢了,那些被嘉禾重用的女官、宫女,最多被杜银钗另调,以便她再派来自己的人手到嘉禾身边,掌控女儿的动向与想法。唯有董杏枝是最有可能陷入危险之中的,且不说她是三年前那场密谋的见证人,只说这三年的时间里她帮着嘉禾做了多少事,知晓了多少的秘密,想想都知道杜银钗不会放过她。

“臣没事。”董杏枝摇头,“臣只是在宦官手中挣扎时留下了一些伤而已,还没被上刑,陛下就醒了,他们自然也不敢继续造次。”

董杏枝说的轻描淡写,嘉禾却能想象出当时情况之危机。那夜她醒来的时候浑身上下冷得瑟瑟发抖,窗外的嘈杂的哭闹声闯入耳中,她推门走出去,就看见苏徽被几个人架着往外拽。

嘉禾平日里与苏徽玩笑,常说苏徽这样放肆无礼的性情迟早要吃苦头、挨板子,可她也就是说说而已,从未想过要真的对苏徽动手,也从没想过会有人敢越过她对苏徽动手。因此她当场勃然大怒,不顾太后尚在宫内,撂下了“谁敢在乾清宫内乱来,形同谋逆”之类的话来。

后来她就昏了过去,昏倒的时候苏徽带着她的口谕将乾清宫内被带走的人又带了回来,董杏枝说是未被上刑,实际上身上带着不轻的伤,今日董杏枝来见她,脸上敷了很厚的脂粉,为了遮盖嘴角和眼眶的淤青。

“朕见到你的时候,偶尔会感到愧疚。”嘉禾说道:“朕既没有办法为你伸张过往的冤仇,也不能保你不受屈辱。”

董杏枝用力摇头,最后干脆朝着嘉禾一拜,“臣的一片心只向着陛下一人,这条命是陛下给的,那么陛下便是臣所以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意义。臣与陛下同心,的喜怒哀乐,皆因陛下而生。”

嘉禾怔忡了片刻,默然不语。许是觉得董杏枝这样的效忠过于沉重了。

“臣今日来乾清宫,一则是为了探望陛下,二则是为了告诉陛下一个好消息。”董杏枝压低声音,“陛下交待的事情,臣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做了。”

“这么说来,满朝文武应该都听说了朕忽染怪病神志不清的消息了吧。”嘉禾淡淡然的点了点头。

董杏枝抬眸望了嘉禾一眼,什么都没多问,可眼底终究还是有关切与不解之色。

“你很好奇对么?”习惯了苏徽的又问就提,就算董杏枝什么也不说,嘉禾也还是为她解答了一番,“你放心朕心中有个度,不会真叫他们觉得朕是疯了。朕只是想找个机会离开紫禁城而已。”

“是。”董杏枝答道。

“李世安北方战败的消息差不多已经传回来了吧。朕这个皇帝又突然病倒,想来朝野上下应是人心惶惶。造势已经造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杏枝,你去让那几名道长说……”她阂目,斟酌了一下用词,“就说紫禁城内有人要害朕,朕如想平安无事,最好就是离开皇宫,去往永平行宫休养。”

永平行宫位于京师直隶的永平府,建在乐亭城,临海。

原本这样一个地方并不算风景秀美,也称不上气候宜人,可是夏太祖却是在这里兴建了一座行宫,曾几何时还带着妻子与两个女儿一同去到那里过。

乐亭于夏太祖而言意义重大,当年他与前朝大军在保定一带僵持许久,始终未能一举直捣前朝京都,就在这时他忽然心生一计,走海路绕到了敌方的后方进行突袭。当年还不满三十岁的年轻霸主亲自率领着一支军队,驾驶着轻舰攻打乐亭,从这个地方上岸,杀得敌方措手不及,而后趁势攻占了北京。

乐亭之战是他生平最得意的几场战役之一,后来他甚至在入主北京成了天下之主后,仍然会时不时巡幸乐亭,感怀当年之峥嵘。

“先帝在时,令行禁止,朝中无人敢反对他的决意。到了朕这里就不一样了,朕猜,会有不少人跳出来反对朕去永平。”嘉禾撑着额角,一边思索一边说道:“永平行宫是距北京城最近的一个行宫,朝中大臣若是敢用花销、或是安全之类的借口回驳朕,朕就去更远的金陵。让他们自己掂量掂量。此外,永平宫意义非凡,不是供皇家游乐的园林,而是纪念先帝军功的所在,因此朕就算是多带几支军队前去永平,也是理所当然的——杏枝,你将朕的意思透露给内阁那几位。”

“是。”

“还有,这事太后也得知道。”

“永平宫?”杜银钗展开了地图,盯着京师东部瞧了好一会。

梁覃侍立在杜银钗的身侧,沉默的等待着太后的裁决。

他和杜银钗都是聪明人,不难从皇帝这一个看似荒诞的决定中读出少年天子的深意。什么宫中巫蛊害人、不得已出宫避祸之类的全是谎话,这些天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嘉禾自导自演,她想要离开紫禁城,就如同一只稍稍长大了些的雏鸟跃跃欲试的想要离开笼子振翅。

“永平乃是凭吊先帝的好地方哪,”杜银钗半垂眼睫,“让她去吧。也许,哀家这个小女儿去了永平,也就能学到先帝的七八成。”

“内阁还在讨论此事,但陛下已经命令身边的女官开始整顿行装了。”

杜银钗点头,“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