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节(2 / 4)

加入书签

近她。

“不明白、不明白……”她只重复着和三个字,如同魔怔了一般。

苏徽也不再追问,按住她的后脑,将她扣在自己怀中,“不明白就好好睡一觉。”

“睡一觉?”嘉禾的声音沉闷而又模糊的响起。苏徽这样淡然平和的态度,让她稍稍惊疑。

“这世上想不明白的东西多了去。”尤其是像他们这种搞学术的人,哪个没被各种各样的问题困住过,烦躁起来的时候砸终端删论文恨不得跳楼算了,可他不还是活到现在了,“总之陛下先睡,如果那是什么火烧眉毛的问题,本能会帮着陛下解答,如果不是紧急的情况,睡醒之后继续想便是。想不明白的话,我帮着陛下一起想也是可以的。”

当然,嘉禾是皇帝,皇帝所面临的问题和学者大有不同。他猜能让嘉禾如此忧心的,应该是和治国有关的事情,他帮不了什么,只是在安慰她而已,就像是在哄着一个精神脆弱的孩子。

他拥抱着这个瘦削单薄的少女,在满室的静谧之中数着她的呼吸,终于等到了她最终睡了过去。

太医为嘉禾诊脉之后,说她是因为思虑过甚再加上天气转凉以致风邪入体而病倒。

她还年轻,身体又一向很好,病情完全算不上严重,可当她坐起来想要去慈宁宫内为太后侍疾的时候,苏徽还是拦住了她。

“陛下自己都是病人,就算有孝顺太后之心,也不必在这样一个时候再去慈宁宫。万一传染给太后了如何是好?万一惹得太后担心病情加重了又该如何是好?”苏徽大道理说得一套又一套,让人完全无法反驳,实际上他是害怕嘉禾到了杜银钗那里又要吃亏。

不清楚杜银钗心里在想什么,但他想,最好还是不要期待帝王家母慈女孝的场景。

端和三年仲秋,太后与皇帝先后病倒,朝野似乎是因为陷入了暂时的平静之中,就连前不久因擅入京师而被收押的李骐都暂时无人审问。

千里之外的北疆,李世安接到了京城传来的急报,知道了自己的儿子现身在牢狱之中。

他身边的幕僚一个个的焦急不已,纷纷在他帐内出谋划策,想方设法营救李骐。身为李骐亲生父亲的李世安反倒格外的平静,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争论,好像是在发呆一样。

单看面相,一手打下了半边夏朝江山的李世安一点也不符合人们心中对于名将的遐想。他并不高大威武,反倒又黑又瘦,甚至略有些矮小猥琐,眼角常年无精打采的下垂着,双颊凹陷、皱纹爬满,看起来就好像是乡野之中随处可见的农人,透着令人心安的淳朴,好像随时都怀抱一捧谷穗,冲着人傻呵呵的笑。

他少年的时候,家里人都说他看起来就不会有多少出息,可谁知道李世安后来成了一个新王朝一等一的大将。

不过在成为大将之前,李世安先成了山贼,在做山贼之前,他是前朝边关的一名小兵。

李世安是军户出身,家中世世代代为前朝镇守疆土。他生来瘦弱,看着憨厚好欺负,边关的土地大多都被将领圈占了,原本他的父亲是打算找人借些银钱,送这个儿子去做些小本买卖维生的。

然而那时天下已经乱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壮丁被征上了战场,李世安没有选择的余地。

家中的人担心这个木讷的孩子会被欺负甚至送命,可谁料李世安在军中如鱼得水。一直被轻视的孩子是到了那个混乱的地方才发现自己的天赋,他虽瘦小却有一身力气,他看着愚钝实则心细如发,他生来就适合战场,而乱世将这天下的每一片土地都染上了硝烟,于是这九州任他驰骋。

最开始他在边关对抗胡人,后来他所属的军队被调入南方镇压流民。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岁里,骄兵悍将与山野流寇没有区别,将军们把军队变成了私人的武装,驱使着他们肆意横行。

因为看着老实又立下了不少战场,李世安逐步的被提拔。长官以他为心腹,那时他冷眼看着自己的同袍每天拼命,杀敌的同时还得为将军做奴仆,而他过的其实还算不错,有酒有肉有女人。

可是有一天,他还是造反了,杀了将军占山为王,成为了隐匿于江陵一带的流寇。

倒不是因为他心中有什么正义感,而是因为他嫌自己分到的酒肉太少、女人不够美。

那时候李世安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怎样,他每天除了劫掠就是花天酒地,直到有天他遇上了杜银钗。

遇到杜银钗的时候,李世安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山贼,而是盘踞在湖广一带势力最强大的乱民首脑。

他非是目光短浅之辈,隐匿山野挥霍着劫掠来的钱财享乐的同时,也从来不忘睁眼窥视天下风起云涌。那时前朝已经近乎土崩瓦解,所谓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百十人就能集结成一支军队,靠着烧杀掳掠扩充实力。

那时没有人能知道这场动乱的尽头是什么,但每个人都想做那个终结乱世的人,李世安也不例外。

有天他位于江陵的大营忽然有人来闯,一个女人带着一小顾军队杀到了他门前,说要见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