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节(2 / 3)

加入书签

也不知若干年后那些臣子是哪里找到了她父亲的亲族,找到那人时,他是乡野农夫还是市集商贾,总之就如同拥立她称帝那般,一群臣子再次操纵了北京城内的帝座更迭。

又过数十年,夏亡。

至于她的下场——她在那页书卷的页脚找到了一行小字注释,说她在被废之后遭人毒杀。

嘉禾虚岁十三,从没见过大风大浪,看完这些后一连做了许多天的噩梦。

那阵子杜皇后见她脸色难看,忍不住问她缘故。

她想了想,先是问母亲,信不信这世上真有知天命的神人。杜后抚摸着她的头发,慈爱的递给了她一卷《后汉书》。

后汉时期,光武帝笃信谶纬,在史书之上几乎留下骂名,千百年来不少后人引以为鉴。

嘉禾沉默了一会,又问杜后,信不信这世上真的有神仙鬼怪。

杜后嗤笑,说前朝末年,兵燹四起,灾荒不断,若天上真有仙人,那些仙人想必也尽是些不理凡俗,专心修道的槛外看客。既是如此,这样的仙人有没有都无所谓。

嘉禾被她母亲这样一番狂妄之言吓了一跳,过了好一会之后又问:若是有位神仙写下谶言,说咱们大夏不过数十年后便要亡了,娘娘您信么?

杜后挑了下翠黛描画的长眉,忽然一拍贵妃榻的扶手,喝令宫人将嘉禾身边的侍从押去领罚。

嘉禾连忙问这是为什么。

杜后以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说,照顾公主不得当,该罚。

嘉禾明白了,杜后根本不信天书的预言,以为是有满口胡话的神棍蛊惑了她。

可是,如果神明预言的好几桩事情都成真了呢?嘉禾抓住杜后的衣袖追问道。

杜后以一种见惯大风大浪,对万事皆了然于胸的眼神轻轻一瞥自己的女儿,说,世间种种,有因必有果,一件事是另一件事的因,或许又是某件事的果。你知道了果,便能推导出因,同理,知道了因便也不难猜测出果。

嘉禾被母亲绕得有些晕,静下心来沉思了一会,发现母亲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譬如说她喜欢吃丝窝糖,昨日吃了一份,今日又吃了一牒,那么身边的宫根据她的喜好猜出她明日还要吃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再看那天书上所记载的未来——夏国会亡,她会称帝,这简直莫名其妙。

夏开国不过二十年,有如初升之旭日,别说杜皇后了,就连嘉禾这么一个长于深宫不知世事的孩子都不信几十年后便是王朝倾覆;皇帝正值壮年,虽然眼下没有儿子,但后宫中不缺能为他生孩子的妃嫔;夏国北边的宿敌日渐衰微,嘉禾也无法想象他们竟还有能力再度入侵中原兴风作浪。

这样嘉禾又不敢相信那本天书了。

杜后倒是对她口中的天书产生了兴趣,要嘉禾将书拿来给她瞧瞧。

嘉禾:……

嘉禾想了想还是没给,总觉得这书一旦到了母亲手里,以杜皇后的脾气,烧了也说不定。

杜皇后也没在意,没过多久就忘了这事。

今日皇帝贬黜功勋,嘉禾在得知消息之后忧心忡忡,因为天书上列出了一大堆这件事情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激化什么什么矛盾哪,是什么什么事件的□□哪之类的。

杜皇后却是没有注意到小女儿的忧虑,她全部的精力都用来与长女争执了。

对于皇后母女而言,皇帝贬黜功勋这件事情所造成的最大影响,是妨碍了荣靖公主的婚事。

荣靖已有二十一岁,却还未许亲,这件事一直让皇后头疼。原本她是打算将荣靖嫁给开国勋贵的。

杜皇后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桌上便细细的将利弊说与荣靖听,夏国十三姓国公的子嗣皆被她一一剖析,而后她询问荣靖有何看法。

荣靖摩挲着左颊,倒是显得颇不耐烦,被皇后问得狠了,索性来了一句,“嫁娶之事实在无趣,儿不如长伴元始天尊座下,专心寻求飞升之道。”

“你这是怨我,当日没能阻止你父亲将你送去道观?”

荣靖眼睫半垂,“不敢。”

杜后在民间时就是泼辣的脾气,荣靖的性情又是出了名的孤傲难驯,母女俩很快就这样吵了起来,看得一旁的宫女心惊胆战,女官频频皱眉。

而嘉禾……嘉禾这时正出神的思考,需不需要将天书的事情说给父亲听。

天书上说他会死,提早告诉他也能让他有个防备。

可嘉禾身边的女官教过她,她与皇帝不仅是父女,更是君臣。

她这样贸贸然跑去告诉皇帝说,爹爹你快死了,你死了皇位就是我的了

皇帝未必会信,说不定还会认为她是在诅咒君父。

就在这时,瓷碗破碎的声音猛地唤醒了她。嘉禾抬头看见母亲怒不可遏的摔了碗。

荣靖也正在气头上,当即起身朝着杜后行了一礼,离席而去。

嘉禾看了眼杜皇后的脸色,起身去追阿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