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节(1 / 3)

加入书签

分忧

长庚于西, 闪烁淡淡星光,洒在寺门前。

流云寺归于阒寂,荀宴却感到心怦然狂跳, 根本不为理智所控, 无论他如何抑制情绪, 一股狂喜还是能从眉眼、唇角、肢体的每处透露出来。

“圆圆。”他几度停顿, “你说的……”

“是真心话呀。”静楠仰眸, 眼中只映了他一人, “哥哥,我不是小童, 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她将方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问他:“我如此说,哥哥愿意吗?”

少女目光有如烈火, 几可燎原,荀宴感觉这一瞬间, 自己整个胸膛都要烧起来了,几乎无法与她对视。

他竟要承受不住如此直接、真挚、热烈的表白。

静楠见状,面露不解, 还要再开口时, 被荀宴突然高高的一声“愿意!”给惊住了。

雅雀受惊,霎时乱飞, 引起落羽无数。

寺门外侍卫们步伐停顿, 又若无其事地继续散开,走得越远越好。

荀宴耳根红得彻底, 既为静楠的大胆直白, 也为自己方才不争气的表现。

他努力镇静, 定定凝视她,道:“吾心,同汝心。”

二人相拥,片刻后,静楠忽然挣开,不知想到何事,眨眼问,“哥哥,那我们现在已是两心相许了罢?”

“嗯。”

“那……那日的事,可以再来一次吗?”小姑娘有点期待,有点羞涩。

那日的事?荀宴的疑惑,在对上静楠脸色时,瞬间明白了。

耳根滚烫未退,又添热意,不一会儿,两人都成了煮熟的虾。

不知谁先动了,地面上两道身影愈发得近,近到只有咫尺时,山门忽被推开,林琅急呼声响起,“公子,圆圆,你们——”

入门的一瞬间,看到飞快分开的二人,林琅僵住。

努力拉扯他的徐英也随之出现,“林校尉,奴婢都说了两位主子无事,您……”

他陡然停住,敏锐地察觉到,此地正在发生什么,求生欲使他瞄了一眼后,迅速离开。

林琅尴尬挠了挠头,“那……都无事吧,无事就好,哈哈哈。”

荀宴面无表情地扫来一眼,牵着圆圆大步往外走,与林琅擦肩而过时留下冷冷一句,“明日去营中练兵三月。”

林琅:“……”

————

季春,桃李仍显青涩,东宫一隅的小果园中,侍婢正忙于采摘青果。

“喜儿姐姐,这果子都还没熟,采去做什么呢?”

喜儿道:“乡君近日喜欢上了做果子糕。”

“啊”说话人吐舌,似已想象到了那极酸的味道,又忍不住嗤嗤笑,“太子殿下可要倒霉了。”

睨她一眼,喜儿含笑,“傻姑娘,你又怎知,殿下吃下去是酸的呢?”

语罢,不再闲聊,众人忙着收了一筐子青果。

步回主殿时,果不其然在院中,又见到了煮茗相伴的二人,侍婢们俯首迅速走过长廊,唇畔都含着隐隐的笑意。

今日早朝散得快,也无多少奏疏批阅,晴日暖阳,荀宴得静楠的嘱咐,不停维持着煮茶、品茗的动作,行云流水,飘逸自如。

小半个时辰过去,茶水早已变冷,热气全无,荀宴依旧未停,直到静楠一声“好了”,才放下茶盏,暗暗松了松肩骨。

走去一看,只见画卷上的青年清逸潇洒,广袖飘飘,煮茗间自有云腾雾绕,宛若神仙公子。

他面上矜淡,“过于失真。”

“失真么?”静楠歪过脑袋仔细将画与人各看几遍,“并未啊,哥哥就是这样。”

“嗯,你学了几年,能画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荀宴一副尚可的模样,转头将画给了徐英,无需交待,徐英便知是要装裱起来。

静楠倒是一副虚心接受、再接再厉的态度,凑上去将最后一口冷茶喝了。

“殿下。”一人迅速上前,耳语几句,荀宴颔首,“此行一路艰辛,托人好生照顾他们,孤忙碌不得脱身,就不去送了。”

这人领命而去,静楠听着,似是在说安王迁往扁州一事。

“他们今日启程。”荀宴解释,“想去看看吗?”

静楠摇头,事已结束,她对欣赏他人惨状一事并无兴趣,有这时间,不如……

她突然亮起眼眸,“哥哥,我们出宫一趟,如何?”

她的请求,荀宴如何不应,自当双双更衣,携三两侍卫离宫。

————

太子监国后,大力推行有关农桑水利新政,因地制宜减免赋税,鼓励婚育改嫁。

一年多以来,已初见成效。

上京街头,与以往都有了差别。

二人慢慢在长街穿行,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而后转过弯,在小胡同里入门。

这是座改建的宅院,原本布局全改,中部建了诸多小屋,四角栽种树木,刚好绕墙一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