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节(1 / 2)

加入书签

唯一发出声响的,只剩还在努力对鸡腿奋斗的静楠。她夹不住鸡腿,数次都从筷中滑落,让小孩露出了苦恼的神色。

“怎么不用手?”见是她,皇帝微微一笑。

他自然知道这个小姑娘,看见真人后,便明白了为何荀宴会喜爱她。

天真无邪,稚嫩懵懂。

他的儿子,从来都有颗怜爱弱小的心。

“会脏。”静楠举着手,让袖口滑落,“新裙子。”

原来是舍不得弄脏新衣裳。皇帝又一笑,“可以洗干净的,用手拿吧。”

静楠下意识看向了荀宴,荀宴亦道:“可以用手。”

一大一小的默契叫皇帝目光闪了闪,他本在克制着视线,这一交流,终究是忍不住朝荀宴看去。

清减不少。这是皇帝的第一反应,随即又欣慰地想,但显然愈发干练了,举手投足有了说一不二的气势。

任何一位长辈,看到后代如此变化,心中都是既喜又涩。皇帝也不例外,不自觉就看了片刻。

他作为天子,再细小的动作、眼神,都是瞩目之处。连荀韬都纳闷陛下为何看着自家弟弟,作为当事人的荀宴却岿然不动,淡定极了。

皇帝忆起方才看见的那阖家欢乐的场景,胸口更闷了。

“陛下。”荀巧含笑出声,“饭菜还合胃口吗?”

“尚可。”皇帝道,“可惜少了些滋味,朕听说海城的鱼干很是开胃。”

荀巧:……

原来是带着小消息来的。

深知皇帝对荀宴这个儿子欲亲近而恐其冷漠的心态,荀巧自然不敢在皇帝面前炫耀,连忙着人取了鱼干来。

与钟九一样,荀宴在海城买了十斤鱼干,分三种口味。

当初钟九提醒他,便是有意让荀宴想起皇帝,若能送一斤进宫,也是心意。

但别说一斤,连小鱼干三字,荀宴都未在信中提及。

分明是香辣可口,令人胃口大开的鱼干,皇帝此时吃来,却越嚼越涩。

平心而论,荀宴待他这个亲生父亲比五年前已好了许多,恭敬孝诚,逢年过节亦会送上礼物和祝福。

但皇帝知道,他在儿子心中的地位,无论如何都比不过荀家。

慢慢吞吞用了一顿饭,皇帝以消食的名义,令荀巧陪自己在府中漫步。

月明如水,树影婆娑。

荀府的夜,同皇宫相比少了辉煌,多一分静。

无火树星桥,无朝歌夜舞,唯独幽静二字。

皇帝只顾闷闷行走,并不言语,荀巧紧随其后,赏花赏月赏风,亦不开口。

他向来如此,典型的中庸做派,倒是皇帝忍不住瞥来了一眼。

眼神不大友好。

荀巧琢磨了会儿,上前试探道:“陛下,同两位殿下闹了不快?”

荀巧指的,自然是年长的两位皇子。

立储风波未定,两位皇子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张。

论才智、手段、年岁、势力,二者皆相近,因此除了暗中打压外,两位皇子便卯足了劲儿讨好皇帝,试图夺得帝心。

皇帝不傻,如何看不出他们的虚情假意。

他对这两个儿子本就感情平平,近来更是转淡,比较起来,或许连对贴身内侍都比这俩儿子亲近。

“为何这么说?”饶是被猜对心思,皇帝也要故作神秘。

荀巧一看皇帝神色,就知道自己说中了。

他深知,皇帝从在潜邸时就深受世家掣肘,当时,世家甚至可以左右皇权交替。

这也是先帝晚年宠幸外戚,放任世家坐大的苦果。以致到了如今,陛下还在为削弱他们而努力。

两位皇子背后的外戚家族便是典型的世家,多年来,一直凭借盘根错节的势力,连连阻挡陛下新政推行,以利己身。

皇子们深受影响,平日待母妃一族都极为亲近,无怪陛下不喜。

皇帝的苦恼,荀巧都懂,可他不能说。

他乐呵呵地开口,“陛下的神色,与臣同犬子有矛盾时颇为相似,是以斗胆猜测。”

“哦?”皇帝来了兴致,“你们也会有矛盾?”

“唉,儿大不由父,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心思。”

“那都如何调解?”

荀巧悠悠道:“既为父子,血脉相连,调解一词却是过了。彼此多多包容,多些耐心,凡遇事不忘彼此商量,也就够了。”

皇帝一口气没顺,险些被荀巧这话呛住。

这说的有何用?

荀巧又笑,“陛下可别道臣糊弄您,理便是这个理。您平素待两位殿下,是凶了些。”

皇帝沉眉不语。

非真心实意,怎么伪装,都是假。

两个儿子如此,他亦如此。

思及此,他似有所感,突然抬头一望,正好望见前方那道身影,于夜色中行走,立如修竹,颀长挺拔。

不是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