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六章 调令(1 / 2)

加入书签

秦风正在首阳山的军营之中检查着此行所要携带的军需,尤其是备用的弩箭。

“我们的弩箭和大军不同,所以一定要注意保管,不然到了地头却没有弩箭的话,就地打造耗时耗力不说,也未必有那么多的铁料。连弩这玩意,若是没有充足的弩箭,那还不如烧火棍,明白吗?”

秦风看着堆积在一起,一捆捆摆放整齐的弩箭,点点头道:“弩箭是第一位的物品,一切都可以为此让路。”

杨坚已经征发了数十万的民夫,再加上这一路都是在大隋的地盘之内,补给根本无需担忧,所以粮食不用带很多。

“投石车”

秦风看着那硕大的玩意,突然有些发愁。

要知道这年头的投石车都很笨重,数十上百的将士才能勉强抗起一台,可要让将士们带着这东西赶路只怕用不了两天那些将士就会活活累死。

拆了倒也不是不行,但弩箭已经很占地方,而且还必须携带,区区一千人的物资要是比万人大军都多的话,让旁人怎么看?

犹豫片刻后,秦风果断道:“一台都不带,只把核心部件带上一些,到了南边多的是木材。”

“伤药同样要注意保存,避免受潮”

一系列巡查下来,秦风很满意,便对一旁的赵辟易道:“赵校尉果然是军中宿将,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咱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准备的东西也一点都不能少。如今准备工作到位了,这仗没打就已经先有了三分把握。”

赵辟易得了夸奖,虽然脸上表情没变,但心中却是极为受用,谦虚道:“哪里,都是秦先生指挥得力,末将不过是”

这边互相吹捧还没完,辕门处已经进来一个兵部的官员,正是当初秦风接受这一千余人时的那个杜靖琪。

“哈哈哈!秦先生,久违了。”

杜靖琪还是一脸的笑意,但与上次相比,言语中却多了一些亲切。

秦风后撤一步,示意旁边的赵辟易去交接,自己根本不想管官场上的这些迎来送往。

杜靖琪观察力何等敏锐,微微一笑道:“秦先生无需多虑,下官这次是来传令的。”

赵辟易很有眼色的踏前一步,抱拳道:“晋王侍从军上下在此,还请杜大人宣令!”

兵部的调令可不是皇帝的圣旨,没必要摆什么香案,更无需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

不过总归是公事,杜靖琪收起了笑容,一脸威严地把调令宣读了一遍。

大概意思无非是让秦风带着这千余人明日启程,直接开赴庐州,等待晋王杨广亲自赶到以后再行开战。

“秦先生,此去当破敌陷阵,摧枯拉朽,下官在此先恭贺先生马到功成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这姓杜的已经释放了善意,秦风也不是什么不知好歹的人,立马拱手道:“多谢杜大人吉言,此去秦某自当竭尽全力,不敢辜负陛下和晋王的信任。”

杜靖琪有些面色怪异的走了,因为在他看来,秦风如今还不到二十岁,对手又是南陈这个软柿子,应该说些豪气干云的话,比如什么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等等。可这位脸上没有激动也就罢了,怎么连话也滴水不漏,全都是忠君爱国?

“这小子怎么跟在官场上混了好多年似得?”

杜靖琪走了,秦风立刻对赵辟易交代道:“今日停止操练,全军养精蓄锐,整理物品,晚上杀猪宰羊,给兄弟们饱餐一顿,无需吝啬。”

赵辟易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点头道:“秦先生放心,末将省得。”

满意的点点头,秦风带着秦朗和一众家丁走了。

必须回家啊,明天就要出征,必须得交代一番,说不定还得安抚一下家中的女人

不过刚刚回到家,秦风就看到杨广带着杨阿五已经到了。

曾亮掏出一个平安符递给秦风道:“秦先生,这是咱今天早上去大兴善寺求来的平安符,先生随身带着,此行定然平安无恙。”

谁说太监都是小人?

曾亮的唠叨让秦风很温暖,他伸手接过平安符,贴身带好以后笑道:“老曾,在大兴城等着便是,等攻破南陈以后,我带两条海鱼回来给你尝鲜!”

“海鱼带回来都成你嘴里的咸鱼了吧”

和暗自嘀咕的杨广不同,曾亮倒是很受用,不过还是谦虚道:“咱就是个奴婢,哪当得起秦先生的厚爱。”

“什么奴婢不奴婢的,无非都是混口饭吃罢了。”秦风一拍曾亮的肩膀,对旁边的杨广挤挤眼睛道:“等以后,你也混个内侍大太监当当嘛,听说内侍大太监就能称臣?”

曾亮吃了一惊,这位基本就是在明示杨广去当皇帝了,不过看了一圈都是自己人后,曾亮又松了一口气,他的心中怎么可能没有这种想法?

这年头,内侍虽然是皇帝的家奴,但也还在奴隶的行列之中,就算死了家族也定然不让进入祖坟的,但内侍大太监那几个寥寥无几的太监却不同。他们有品级,虽说不高,但在皇帝的面前也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