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刀杀贼子(1 / 2)

加入书签

这一下,给萧摩诃问懵了,呆呆的看着刘辨。

只听刘辨笑着说:“如果彻底消灭更好,但是我们现在的实力不可能完全消灭,但我们可以利用匈奴、 鲜卑、羌、乌丸在中原打仗!”

“这些牧民就是有个好,平时大多不爱读书、种田,骑马、射箭却尤为擅长,是天然的雇佣军,行动来去如风,破坏力惊人,杀人、抢劫、绑架、最适合不过!”

萧摩诃挠挠头,这回可是听明白了,这样一来倒是挺合适!

而司马郝昭也是不想这么多,而是直接问了一句。

“殿下,都说北方兵厉害,秦朝的时候那么厉害,为什么现在这些北方兵都这么弱?”

周瑜不禁笑了一下看着刘辨,刘辨眉毛一挑,心想,还好老子以前了解点,今天这是要把我这点学问榨干那!

于是刘辨咳嗽一声清清嗓子,朗声说道。

“《汉书·刑法志》指论战国各国军队,点名表扬秦、齐、魏三国的军队:“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同卷又引用荀卿之言,称秦军为最强:“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

“至于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并非其体质上比东方诸国人强大,而是国家体制问题:“秦人,其生民也狭厄,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厄,狃之以赏庆,道之以刑罚,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战无由也。”

“也就是说,秦国形成了以军功起家的社会风气,经过百余年积累,秦人好战好杀的气质被固化下来,秦军战斗力自然而然地强过了六国。”

胡惟庸听的也是赞叹不已,起身发表自己的看法。

“殿下文物韬略真是天下无二,接下来臣就说上一说!”

刘辨一听大喜,巴不得有个人抢他话,于是刘辨赶忙让胡惟庸说说。

“当初吴王刘濞带头发起七国之乱,与我大汉的军队大战,连周亚夫也不得不暂避其锋,以梁地的坚城作为缓冲,消耗吴军的战斗力!”

“而在大汉,因为要与北方游牧民族对决。以渔阳突骑为代表的河北兵开始崭露头角,逞勇于一时。比如刘秀起兵讨伐王莽,赖以创业的就是河北兵。”

“云台二十八之一的铫期劝刘秀脱离更始帝时,说道:“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那耿弇也说:“与国家渔阳、上谷兵马之用,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所以,臣建议殿下征召的士兵应多系关中、陇右的富家子弟,如关中韦氏、杨氏、王氏,商洛、汉中一带泉、扶、李、阳等汉人豪强,都可召入军中,成为我军的基干力量。”

这个时候,刘辨脱口拽了一句。

“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亦习俗然焉!”

随后,刘辨指着那地图,感叹着。

“边境地区是大汉与鲜卑等人的拉锯区,当地汉民饱受胡族屠杀之苦,便奋而起之反抗,久而久之,战斗经验便也积累渐丰。后来胡族压力越来越大,大量汉人沦为流民,一批又一批地投靠袁绍,这也是当初袁绍为什么那么强的原因啊!”

在刘辨论战的时候,刘备也没有闲着,领着关羽天天东征西讨,打杀一些小股匪军收获声望。

但这一天,刘备遇到了一支五千人的鲜卑骑兵。

刘备自知不敌,率领五千兵马一路退进山谷,借助地势层层阻击逐渐拜托了那五千骑。

就在刘备考虑虑是否该回去再侦查时候,一名斥候急匆匆地前来慌张的报道:“将军,鲜卑五千人的骑兵把谷口堵住了!

刘备眉头一皱,突然听见四周战鼓声如雷,看见数千身穿皮甲的鲜卑骑兵突然出现在东西北

三个方向上。

“将军,我们中计了!”一名斥候有些慌张地叫道。

刘备抽出双股剑,瞪了那个斥候一眼,喝道!

“大汉的土地上,你怕什么!!

随即刘备下令五千将士全力朝正南方撤退!打算边撤边打!消耗这些鲜卑骑兵!

然而山谷另一边,鲜卑骑兵的攻击洪流首先冲杀掉了前锋五百军士。

剩下数百汉军配合,疯狂砍杀被限制住的鲜卑铁骑。

由于鲜卑骑军的人数太多,这数百轻骑并不能挡住鲜卑铁骑的攻击洪流。

而一关羽则领着一千轻骑杀气腾腾的冲入鲜卑侧翼防线!在仿佛穷尽的鲜卑兵丛中冲杀血战。怒吼着,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断闪耀着血色的刀光,敌人的鲜血和自己的鲜血在吼声和刀光中翻滚激荡。

关羽连斩三名鲜卑百夫长,大刀又闪耀出一道刀芒,带着一蓬鲜血刺入一名鲜卑士卒的胸

膛,周围鲜卑士卒双手握着弯刀,脸上带着惊恐和不甘的神情!

就在这时,另一名面目狰狞的鲜卑百夫长然从一侧冲出,大叫着想将手中的马刀斩进来不及回刀的关羽的背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