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头疼的刘辨(1 / 2)

加入书签

刘辨眉头一皱,问道。

“如何?”

胡惟庸笑着说道。

“殿下,那韩信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而且如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事迹家喻户晓,肯定行不通,所以臣认为要拿下陈仓,必须以小股兵力渗透,大军无法攻下,即使攻打下来,也是伤亡惨重。”

“嗯,说的不错,本王也明白你的意思,待本王回去好好想想。”

“诺!”

吃过午饭后,刘辨一个人呆在书房里,桌案上是一张大纸,上面绘制了沟壑纵横的地势图。

刘辨用现代人的思想如考虑这个事,不由得心生忧虑。

三国时期是没有可用于攻城的火炮的,这就造成了攻城战只能使用云梯、冲车及早期投石机等原始机械来进行堆人头强攻,而且只要守将不够蠢以至于只能强攻的话,基本上需要使用守城军五到十倍的数量去围攻还要付出惨重的牺牲才能打下来。

一想到这,刘辨就有些头疼,他甚至认为自己这次大战或许仓促。

刘辨联想到三国之后一千年,攻城器械特别是各种“炮”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建筑技术则远没有得到这么大的提高。

刘辨不由得喃喃道。

“那蒙古的回回炮轰遍欧亚,结果围了钓鱼城几十年没啃下来,大汗亲征还战死在城下,直接导致了帝国分裂,钓鱼城的守军也就那么几千人,而围攻的蒙古军在其十数倍以上,这古代的攻城战也太他娘的艰苦了吧…”

刘辨盯着地图,苦思冥想,一个个想法被否定掉,刘辨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

然而问题是啥呢,陈仓道出口是个隘口,董卓当着隘口修一个城把路给堵住,别说来那几万人了,就算来一百万人,你也不可能绕过高山去围城啊,就算你人可以翻山越岭,但是你器械带不过去啊,没有器械,怎么攻城,左脚踩右脚原地起飞爬城墙吗?最终只能排成一字长蛇一点一点过来送人头…

“没错,筑城守隘口就是这么流氓。”

刘辨以前玩三国游戏的时候大致了解陈仓的情况。

陈仓其中出口锥形的顶部,最窄的地方也就两百米多一点,两边都是迅速爬升近两百米的山峰,十分陡峭。

更何况,这里还是一个拐角,简直就是天然的流氓地形,因为你不能远远地先布置好攻城器械然后直线进攻,而是必须要先将器械运过拐角,然后才能去布置器械准备攻城;那么在此拐角之后修一座城,对方进攻军队要运输器械,在只有人力和畜力运输的条件下,半个时辰能过来五百人就算他很有效率了,还要布置器械,然后才能去攻城,但这整个过程一直是在城池上居高临下的弓箭攻击之下的,这恶劣形式简直堪比自杀…

然后刘辨就干脆闭上眼,静静冥想…

而此时,冀州邺城。

袁绍郁闷的坐在案前,沮授坐在对面,两人在棋盘上激烈的搏杀。

“主公,你又输了。”

袁绍微微一愣,仔细瞧了一眼,轻轻一笑,“是啊,又被杀的人仰马翻呀。”

沮授一手撤下棋子,一边问道。

“主公可是为了刘辨心生忧虑”

袁绍叹了一口气,淡淡说道。

“是啊,我袁家恐怕没有出头之日咯。”

“冀州如若失守,我们便如同曹操一样,如丧家之犬了。”

沮授当即起身,抱拳道。

“主公,我愿往边境,拒守刘辨大军!”

袁绍跟随起身,握住沮授的手。

“好,孤任你为大帅,率军守住边境!”

“末将领命!

此时的薛仁贵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打到了兖州城,沮授如今必须在兖州城据守,只有这样才能有和刘辨一战之力!

此时,冀州地区的天气逐渐变暖,春雨绵绵,道路泥泞。

两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五日后,刘辨命李存孝向冀州秘密支援,以防不测。

但是由于持续大雨,道路泥泞,大军行动缓慢。

而当这薛仁贵来到兖州城外时,身后主力大军尚未到达。

此时,春雨大作,薛仁贵披着蓑衣,站在高处眺望,眼中满是谨慎。

秦琼上前,询问道。

“大将军,如此大雨,我军无法作战,该如何是好?”

怀揣不安的薛仁贵,立即说道。

“雨势甚大,我认为咱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先行撤退。”

秦琼一听,可不乐意了。

“大将军,好不容易来了,我们可不能就这么撤了啊。”

薛仁贵一脸无奈,和秦琼等人回身走进军账,拿下滴水的蓑衣。

“我军孤军至此,地势不熟,又赶上大雨,我担心出什么意外啊!”

一旁的太史慈放下蓑衣,建议道。

“殿下让我们屯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