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国的元旦佳节(1 / 2)

加入书签

深冬了,白雪抚摸大地,大汉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旦。

刘辨也是第一次过这古代三国的元旦。

只见家家户户也是张灯结彩,烟花爆竹声不绝于耳。

被这过年气息感染的刘辨兴致勃勃的给自己秣陵府大门贴上对联。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这一贴倒好,秣陵城内外的百姓一看到刘辨这对联之后,赞不绝口,刘辨也是颇为爽快。让胡惟庸通知天下,春节人人家中可挂对联!

一时间,家家户户有钱的买红纸,没钱的挂红布,不管怎么样也要给自己家门口挂上春联!

而刘辨也听说,元旦佳节人们必喝的是花椒酒,除此之外,如果出门拜贺,人们通常需提上一坛柏酒,这是一种由柏树叶浸泡而成的酒,在家喝花椒酒,出门送酒是三国百姓的习惯。

刘辨也是尝了一口,砸吧砸吧嘴,眉毛一挑,虽然有点怪怪的,不过但是别有一番风味!

但刘辨想起来周瑜说的,元旦一定要祭祀,于是赶紧回去换上礼服,带着文武百官前去祭祀!

秣陵郊外,刘辨挺直脊背,望着前方高台上的铜鼎心中有些紧张。

要不是刘辨找到周瑜恶补了这祭祀的大小步骤,今天估计就只能干瞪眼了。

这会,刘辨才知道,因受黄帝思想的延续,古人向来信奉鬼神之说。而这其中,便以天为尊。认为天乃是万物之主,有主宰一切的权利,所以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常百姓,无不是信天,敬天以及拜天。用他们所能想到的种种方式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能够获得天神的保佑。

头。

更何况这三国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精神没有寄托和安慰,或许只有祖宗的上天之灵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慰藉

祭坛的各方位便要摆放各方神位,四外角号声响起,刘辨洪声说道。

“祭祀大典,开始~”

大鼓初响,鼓再响,鼓三响。

随后执事入场,陪祭官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主祭官就位,刘辨也是懵逼的跟着走。

紧接着,刘辨凭借记忆,诣盥洗所 盥洗、进巾,启扉(排位上黄布揭开)

又是鸣炮,再击三通鼓。

刘辨挥手,洪声道。

“迎祖”

刘辨面向神位,四周乐奏咸和之曲全体肃立。

文武百官一鞠躬 二鞠躬 三鞠躬。

乐止,众人复位。

刘辨上前进馔,把供品前推一点,盖子打开,酒盖打开。

乐奏咸和之曲 乐止

再乐奏宁和之曲

刘辨请上香礼,诣神位前上香,面向神位,香案右侧点香举与眉齐,插于香炉。

一鞠躬 二鞠躬 三鞠躬

乐奏宁和之曲 请初献官诣酒樽所 酒樽生注酒 酒罇生

请初献官行初献礼,诣神位前

奠帛,献爵,(献食、献果

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请初献官复位 乐止

恭读祝文 全体肃立

读祝生恭读祝文

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

此时的刘辨已经懵逼了,他简直是忍着狂奔的冲动,在一步一步祭天。

刘辨心中苦不堪言,喃喃道。

“你们古人可真能整…”

献爵 献食、献果,行终献礼饮福受胙,饮福酒(喝掉),受福胙撤馔,送祖,捧祝帛诣燎所

合扉,撤班,礼成…

整整三个时辰,刘辨机械的一步一步做下去,简直崩溃。

祭祀结束,刘辨赶紧跑回府中换下紧绷的衣服,但是紧接着还要去大殿宴请一众文武。

这一次,刘辨也是让陆逊和王平两个孩子来了。

刘辨一见到两个小孩子甚是喜欢,于是准备这两个小子的礼乐学习得怎么样,遂问道。

“如果本王受圣命入宫,带剑着履上殿,而今有人以为去宗庙上殿则应解履,试问本王欲去宗庙上殿应解履,还是着履呀?”

王平愣了一下,然后坐在一旁的陆逊抢答。

“殿下应着履,若解履,则是尊先公而违王命,敬父祖而慢君主。

紧接着,王平也说道。

“虽违众,吾从下”,诚哉斯言也,不知殿下以为对否?”刘辨听后赞许地点了点,让两个孩子跟着张居正坐在一起。

大殿上歌舞升平,觥筹交错,文臣武将都是喝的酩酊大醉。

三个时辰后,宴席结束后,其他人都走了,只剩下张居正和周瑜。

刘辨让人把房门紧闭,灯光照亮整个宫殿。

而张居正恭敬的坐在偏位,对面坐着的正是周瑜,二人显然没有喝多。

主位上,面色微红的刘辨高坐在上面,散发着一股威压,周瑜,张居正也是相视一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