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6节(1 / 3)

加入书签

姜言意坐在梳妆镜前颔首道:“有劳嫂嫂了。”

薛氏嗓音里有淡淡的惆怅:“祖母四更天就醒了,怕过来见了你哭,耽搁梳妆,这才在院子里没过来。”

姜言意心中也有些不舍,楚老夫人是真的疼爱她和楚言归,许是出嫁在即,人就容易变得感性,她眼泪刷地一下就流了下来:“往后祖母就多劳烦嫂嫂照顾了。”

薛氏看她哭,不禁也眼眶一红,道:“我会好生照顾祖母的。”

盘好发髻后,楚淑宝在上妆这一块是行家,她亲自给姜言意上妆,为了压住这身金红华贵的嫁衣,妆容得往艳丽方向涂。

姜言意的眼睛是潋滟的桃花眼,楚淑宝用金色的眼粉帮她把眼尾勾长,又用朱红的眼粉填充,画了一朵几乎延伸到鬓角的凤尾火烧云,华丽又贵气,最难得是姜言意撑起了这个妆容,睁眼垂眸间,仿佛当真是凤凰在耀日升起时睥睨人间。

在房里打下手的几个小丫鬟瞧见了,都震撼得不知作何言语,街上响起鞭炮声,才叫她们回过神来。

薛氏朝外看了一眼道:“新郎官来了,快快快,去宗祠,三叔在那边等着的。”

封朔到了楚家大门外,今日随他来迎亲的基本上都是军中将领,文臣里同他交情过硬的,也就一个池青了。

楚家这边的亲眷不敢为难这位未来天子,全靠楚承茂带着几个族亲撑着不肯轻易叫他们进门。

“新郎官做首催妆诗啊!不催妆新娘子不出来!”媒人为了把气氛弄热闹些,赶紧吆喝。

饶是封朔平日里再不近人情的一个人,面对未来大小舅子虎视眈眈的目光,也只得放下身段做起了催妆诗:“楚四姑娘贵,出嫁王侯家;天母调天粉,日兄怜赐花……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1”

众人一片喝彩声,堵在大门口的楚承茂带头起哄,“一首不够,再来一首!”

世人皆知辽南王武艺了得,见识他文采的机会可甚少,便也跟着附和起来:“再来一首!”

封朔算是看出今日要进楚家这大门,必须得被大舅子为难几道了,认命继续做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2”

封朔被人堵在大门口时,姜言意方到宗祠。

她的嫁衣是按照亲王妃是礼制做的,华美又繁琐,她被薛氏扶着,又有几个小丫鬟帮忙提着裙摆,才勉强能顶着着满头珠翠走路。

她嫁封朔,和楚家沾点亲带点故的长辈今日都来了。

姜言意按指引跪在了祠堂中间的蒲团上,楚昌平手执三炷香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道:“列祖列宗在上,楚氏第十三代子孙昌平,膝下次女将以今日嫁作封家妇,不胜感怆。”

言罢对着先祖牌位拜了三拜,上香后,才坐到主位上训话姜言意:“往之尔家,无忘肃恭。”3

楚昌平早年丧妻,一直未再娶,母训便由站在边上的薛氏道:“夙夜以思,无有违命。”3

姜言意俯首一拜道:“言意谨记父亲教诲。”

主婚人高唱:“拜。”

姜言意对着楚昌平拜了四拜,被扶着起身又同楚老夫人夫妇告别。

楚老夫人握住姜言意的手不肯放,哭成个泪人。后面还是楚老太爷拉住了楚老夫人,让人快些带姜言意走。

伴随着主婚人的一声“新娘子出阁喽”,姜言意盖上盖头,被人牵着往前院处。

从前院到花轿的这一段路要由娘家兄弟背过去。

楚昌平唤楚承茂过来背姜言意,楚言归却站出来道:“父亲,我来。”

楚昌平今日忙晕了头,这才注意到楚言归竟然没用轮椅,当即道:“你腿上有伤,胡闹什么,让你二哥背。”

楚言归不肯让步,只笑着道:“我背阿姐上花轿。”

言罢直接走到姜言意跟前,隔着红盖头定定地看了姜言意一会儿,转过身半蹲下身子,偏过头依然笑着说道:“阿姐,让我送你上花轿吧。你放心,我不会摔着你的。”

他在笑,声音里却满是祈求的味道。

楚昌平颇为头疼,让楚忠带走楚言归。

姜言意看着站在自己跟前的青年的衣摆,迟疑了片刻,缓缓上前一步,把身体的重量交付在了少年单薄却并不瘦弱的肩背上。

她同这个青年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在有些方面还是很了解他。

比如今天这样的时刻,他没有绝对的把握,不会站出来。

他在祈求她啊,祈求她这个当姐姐的能信任他。

原本喧闹的前院在楚言归背起姜言意后竟变得鸦雀无声。

院子里的积雪早被下人们清扫干净了的,楚言归背着姜言意,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他感受着自己背上的重量,仿佛是背起了整个天下,他说:“阿姐,我是你弟弟,不管你嫁不嫁人,我都是。”

姜言意心口涩然:“傻孩子尽说傻话,你当然是我弟弟。”

楚言归沉默着,继续往前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